一般人眼中不起眼的泥土,对爱把泥的陆书鸿而言,它可是可化为创意本钱的天赋资源。

今年刚好步入70岁古稀之年的陆书鸿从事生产陶瓷业,在大家认为在他这把应养贻弄孙,安享晚年的年纪,他却孜孜不倦,长时间窝在厂房研发室,将辛苦锄找回来的泥土研发成新产品。在其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他不只成功研发出超耐高温的瓦煲外,并延伸至市场少见,且具备同样功能的平底瓦锅及瓦壶。该厂至今生产大大小小约30种类的锅具产品,目前除主攻本地市场外,并出口至新加坡和泰国,订单源源而来。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一般煲类产品在高温燃烧下,尤其是忘记熄火或熄掉电源烧干水的情况下,会轻易发出破裂的爆炸声,对使用者及家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他因此常想该如何研发即能超耐高温,又不具威胁的产品,终于让他想这个点子。他解说,所谓的超耐高温,就是强化了市场产品的弱点,除了达到不易破裂的条件,它也可以达到减少30%电源或煤气的好处,为绿色环保产品加分。在原料上,陆书鸿采用本地优质的高岭土和黏土,加再上澳洲入口的石粉,三者均匀混合成一烧制而成。

他披露,若要如何做到超耐高温,秘诀在于如何精挑高岭土和黏土、份量的比例和科技的应用,一切要恰到十分。

“当很多人误以为瓦煲都是中国的最好的时候,甚少人知道原来日本才是引领瓦煲技术的佼佼者,因为日本瓦煲超耐高温度可达摄氏800度,而我以氧化烧的产品刚好被验证可以媲美日本,令我骄傲。”

中国厂家提出合作

为此,老人家为了挑精选的高岭土和黏土,车厢后总放了锄头与铲子,所到之处,踩在地上的泥土才是他的焦点,找到好泥土就仿如获至宝,就会与地主商议买卖,再把“宝贝”载到位于霹雳拱桥工业区的厂房收存待用。

除此之外,他对于选料、磨粉、筛粉到制成品推出窑炉的每一步骤都亲力亲为,确保烧出的产品达标,他说,“只要打开窑炉那一刻,看到成果,发现一切努力是值得的。”

他指出,优质的瓦煲被证实用途广泛,无论煎、煮、炖、烤皆可,而且可供液化气炉、电磁炉、光波炉等派上用场。

值得一提的是,陆书鸿研发技术获得中国方面的青睐,一家扬名生产中国最耐钢煲的福建德化县锦龙陶瓷有限公司,就采用其技术开发生产线。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也获海外厂家向他招手合作,惟他想专心主攻本地市场,因此暂时谢过他人的美意。

访问期间,陆书鸿示范如何把一个在煤气底下烧热超过一小时的平底瓦锅,下油炸小红葱,再以温度计测试高温下的热气,温度计显示热度达到摄氏308度,惟锅具却丝毫无损。

陆书鸿以温度计测探早前任由放在煤气炉烧了约一小时,下油炸小葱头后的温度。图显示温度高飙至摄氏3 0 8度,平底瓦锅丝毫无损。 (摄影:李家俊)
陆书鸿以温度计测探早前任由放在煤气炉烧了约一小时,下油炸小葱头后的温度。图显示温度高飙至摄氏3 0 8度,平底瓦锅丝毫无损。 (摄影:李家俊)

看书钻研自学氧化烧

陆书鸿早年从事树桐事业,80年代转变跑道,无师自通下走入制做花盆和餐具事业。

他曾前后10年带著大马的技术到中国广州投资生产花盆,直至近年回流,运用涉历行业的经验及建立的兴趣,全面主攻生产超耐高温的瓦煲产品。

他是从个人发现,现代人对锅具要求很高,包括产品所能提供的安全度,促使他决定朝这方面研发。

他披露,中国瓦煲技术还追不上日本,原因在于窑烧的技术,而他则透过自行翻看书籍,苦心钻研,发现掌握氧化烧是不可或缺的要诀之一。

他坦言,研发过程吃尽苦头,惟却从不轻言放弃。为了品牌保证,顾客若对其产品有所质疑,刻意打破不算,否则他保证烧坏一个赔一个。

他告知,初时这令其代理商对这逆行而上的行销策略吓了一跳,惟推出市场至今,口碑越来越好。

研发彩色产品攻欧美

陆书鸿认为,锅具是家庭不可或缺的用具,因此,他有信心,只要获得客户的支持,这门以泥土为原料的创意行业将前景无限。

他因此也推出适合各族使用的超耐高温瓦煲产品,吸引友族不时登门采购。不过,他对本身的成就并不满足,并努力使之更耐用和拉低成本外,他也在研发如何生产色彩鲜艳的产品,以期未来能把南洋产品打进欧美市场。

目前其产品交由特定代理发行,顾客也可在特定的碗碟店找到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