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做出自己的品牌。”─黄贯雄(27岁)常常在商场或一些主题公园看到电影和动漫角色的巨大模型,一直都以为是由机器切割或印制出来的,殊不知,原来这些模型,都是由人的双手,一刀一划一笔一刻慢慢雕出来的。

去年11月刚创办了“TIN Structure Studio”的黄贯雄,在这个说年轻不年轻,说成熟不成熟的年纪,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了一个不是人人能理解的工作室。

这不是他第一次创业,早在学院就读平面设计时,他就在半工读,后来朋友邀约他开发自己的印制T恤系统,当时还未了解自己未来要走什么方向的他,在加入了9个月后,就放弃了。

将平面图制成立体模型,少一点手感都做不到。
将平面图制成立体模型,少一点手感都做不到。

后来经朋友介绍当模型涂鸦学徒,辗转又学了雕刻技艺、场地艺术设计等等,最后从这些经历与经验中,他找到了自己的热血与兴趣——模型雕塑。

修读平面设计却从事立体模型雕塑,黄贯雄说,本身喜欢的是视觉效果,因为图片与立体感觉不一样,立体与真实感受较为贴近。

开设模型工作室,是他将自己的想法现实化的一个平台,如何将一个平面图变成一个立体物品,成为了他的第一个难关。

制作背后多辛酸 要让模型活起来

一开始从事这行业时,黄贯雄眷恋夜晚的宁静,有助于放松心情专心创作,因此常常日夜颠倒,加上因为怕工作不稳定没收入,来者不拒地接顾客让他陷入日夜赶工的疲惫状态,整个人看起来很累,也很烦躁。

后来他发现这种做法不但对自己不好,对顾客也不公平,调整了心态和作息后,他渐渐依据自己的作息和能力接洽工作。

猜到这是什么吗? 是传统龙香的龙头,重新上色后,显得栩栩如生。
猜到这是什么吗? 是传统龙香的龙头,重新上色后,显得栩栩如生。

他说,模型制作分为定型制作和创意制作,定型制作是将已存在的东西重做出来,并非雕塑师的代表作;创意制作则是将世上不存在的东西做出来。

其客户主要分成2大类,一类是收藏家,另一类是商业用途,如咖啡馆、商店、戏剧道具等。从设计概念、打印、切割、倒模、倒入玻璃钢、组装、打磨、上色直到完成,制作一个人形高度的莱特船长,他与伙伴两人合作,需要1个半至2个月,考验耐心。

很多人觉得模型材质便宜但成品价格昂贵,却没有人了解雕塑师在背后付出的时间、精神与创意,雕塑一个作品需要经过繁杂的工序,而且长期处在充斥著刺鼻化学药水味和灰尘中,他坦言,若要说从事这行业的挑战,就是顾客“讨价还价”的部份。

他认为,这与我国的文化教育有关,我国多数人不会珍惜雕塑师,在国外如澳洲、英国等,政府甚至会给雕塑师津贴,感激艺术家的付出,所以,我国文化教育有待进步。尽管如此,他还是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推动他继续此工作室的是热诚与梦想。他以好莱坞著名特效工作室“Stan Winston Studio”为目标,把模型设计变成成活生生的电影,是他最向往的。

平面图是制作模型的第一步,掌握每一个角度的细节非常重要。
平面图是制作模型的第一步,掌握每一个角度的细节非常重要。

虽然他较喜欢创作,但是本地文化毕竟与国外不一样,在这里,艺术不能当饭吃,还是需要考量“吃饭”问题。询及对工作室有任何期待?他说,未来想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创作在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只是帮客户制作定型模型。

切割考功夫 分毫不能差

由于没有3D电脑软体的辅助,黄贯雄必须以电脑画出一幅平面图,再按照模型所需尺寸放大打印,因此打印的尺寸必须要拿捏得准。

他把平面图印出来后,就依照尺寸切割立体形状。不似现有的立体印刷机般分毫准确,手工切割靠的是手感,非想像中容易。

8尺高的阿凡达模型,是黄贯雄目前做过最高的模型。
8尺高的阿凡达模型,是黄贯雄目前做过最高的模型。

他制作过的作品从最小的12公分、2尺、4尺、人形高度到最高8尺,作品包括第一代钢铁人、阿凡达、小黄人、莱特船长等等,甚至是将顾客的细小模型零件拆卸上漆后再组装,也难不倒他。

制作模型的材质包括Eva泡棉、铁骨、发泡塑料等,必须依据造型需求决定使用的材质,但他认为,不管什么材料,甚至是报纸,都能用来制作模型,没有约束,都是一种艺术呈现方式。

他分享,有个作品置放在室外,被小鸟“袭击”啄头,头上开了个“洞”,所以模型置放在室外或室内、是否允许触碰等,影响他选择材质的决定,以确定模型的稳定度。

当然,他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从数个月的经验中,他吃过了苦头,才发现处理一些掺和玻璃纤维的材质时,必须戴手套,否则看似粉的玻璃纤维,会导致皮肤痕痒,像针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