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板厂的怡保青年陈开力力求事业上的转型,年前将木材与艺术结合,赋予了看似呆板的木材新生命力,亲自在霹雳州打造了3家以木为主题艺术的另类民宿--TheHappy Eight“哈比艺宿”,除了赢得潮水般的好评,更提升了山城的名堂。
1990年从台湾逢甲营建系毕业回国,继承父亲陈可卿板厂生意的陈开力,天天与木材为伍。但是,对著这门渐渐有走入夕阳行业趋势的工业,他有自己一套的想法,即想未来该如何把艺术融合在木材内,只是一直没机会踏出第一步。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就在他有缘认识到来板厂担任杂工的尼泊尔籍员工纳查曼有化神奇为腐朽的绘画天分后,终于让他想到如何打造以木材为主题的艺术民宿,再配合纳查曼的绘画艺术,在一拍即合后,呈献了以眼前一亮,惊喜连连的另类民宿!
不忍树木弃垃圾场
陈开力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30多年返马协助父亲打理生意,看到以前以板厂享誉盛名的拿乞及万里望一带,从高峰期汇聚将近20家板厂,多在无人接手下黯然关闭,今仅剩一两家。他指对板厂逐一结业内心甚为激荡,但却苦于想不出该如何走出瓶颈。
话说一切该是冥冥中注定,陈开力虽然还没有想出新点子,但却很关注怡保大街小巷路旁的树木被砍伐的命运。
他指很多时候,看到陪自己长大的树木因树倒或枯萎或让路发展,而遭连根拔起丢弃垃圾土埋场,内心就很痛,于是大胆要求负责砍伐的工作人员,由他提供交通,日后将所有树木甚至树桠通通载到板厂收存,待他日发挥用途。
就这样,陈开力的板厂一隅静静地堆放了许多知名与不知名的树木,只为等待“重见天日”哪一天的到来。
他心存感激地说,纳查曼的出现,让他想通“长眠”多时的“宝”,该如何“活”起来了。
他说,当时也看到,外国人对有绿色环保,无污物质,予人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木材的笃爱,再回头看到为何我们到处都是钢骨水泥,忘了木材这一块大自然的瑰宝时,触使他决定打造从里里外外,都以木材为主题的民宿。
再加上被他拥有喻为天才画家和团队的落力推动,哈比艺宿的诞生,让他很自豪地证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也在事业上寻到转型的良机。
板厂转型传承艺术
踏入陈开力位于红坭山的板厂,或更适合称为艺术坊或艺术展览厅。因为纳查曼在板厂搭建了2000方尺的工作室,里头放了他本身的设计和纳查曼留下的无数美丽画作。
他说,虽然纳查曼在今年的尼泊尔地震前回国就不打算回来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都在,就是激励他延续传承艺术。
作品可免费寄卖
他指现也把艺术坊成为艺术平台,供有兴趣的学生发挥艺术,所以他现今也应邀走入校园,或在艺术坊分享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故事,激励青少年发挥所长,包括免费为有兴趣者提供切锯好的材料,再让他们自由发挥上色。
而他亦尊重创作,要创作人务必在作品写下名字的条件,以做为原创的证明。
“若有兴趣,他们可以把作品交予我放在哈比艺宿寄卖,收入均会归他们所有,因为我要力证在哈比艺宿,不只体会创作人的才华,也让人体会大马其实到处都是宝的道理。”
强调本土化就地取材
陈开力说,The Happy Eight“哈比艺宿”是女儿取的名字,寓意快乐。
他说,第一家哈比宿艺,设于大和园,非常具有南洋风情,当时本想做为一家招呼客户下榻的招待所,后来就顺其自然的开放成为供游客住宿。
他乘胜追击,选择在华人百年落脚的怡保旧街场开了第二家的哈比宿艺,同样的,木材艺术很快吸引了外地甚至本地人的焦点,并成为城中热议的话题。
眼见哈比宿艺的受落,陈开力走到纯朴及生态旅游丰富的十八丁渔村,强调本土化及就地取材,将十八丁渔村的一柴一木,特别是著名的木炭、渔夫用过的渔网渔箩派上用场,开了第3家哈比宿艺,充份展现创意与心思,令十八丁也令人刮目相看。
他很强调要打造予人有“内涵”和“感觉”的民宿,如果大家都感受到的话,这就意味他成功了。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