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敬杰从2017年年初开始积极推广无人机施肥,至今已为2000英亩稻田进行除草施肥,未来发展潜能庞大。

农业一直以来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为了达到自供自足的目标,马来西亚积极鼓励年轻人加入农业领域。无论如何,除非拥有浓厚的兴趣,否则农业是让年轻人却步的领域。

随著无人机航拍的盛行,海外许多国家经已专研让无人机进行各种活动,我国就有一名年轻人,看准无人机结合农业的发展潜能,向中国无人机巨头DJI签下马来西亚总代理,并积极推广无人机除草施肥。

升荣农业植保有限公司董事曾敬杰坦言,由于其家族涉及稻谷、秧苗、种植及米较业务,所以他在澳洲留学后,返回吉打打惹家乡协助约2年。

他一直以来听闻稻田面对喷射农药、施肥时难请人的问题,甚至农民因长期接触农药而出现慢性疾病,也时有所闻。

在机缘巧合下,他于2016年杪在网络接触无人机施肥的讯息(中国称飞防植保),并到中国实地了解,发现当地农作物使用无人机施肥已有三四年。

一天处理20公顷

若使用人 工,农民需要背著农药 来回7次才得以完成每公 顷的喷射农药及施肥, 而且人工踩踏也破坏 稻田成长。
若使用人 工,农民需要背著农药 来回7次才得以完成每公 顷的喷射农药及施肥, 而且人工踩踏也破坏 稻田成长。

他去年12月签下代理合约,原本准备今年1月开始推广,不过,当时吉打的稻田都已收割。待3月份稻田开始播种后,他及团队开始向农民介绍这项新科技。

根据稻田的周期,在插秧后每20天、40天、60天、80天都需要依据不同的阶段喷射农药、除草剂、防菌防虫施肥等,100天进行收割,成果是否丰硕,取决于除草施肥的次数。

他说,吉打是稻米之乡,一般上农民需要背著农药来回7次才得以完成每公顷的喷射农药,每英亩成本约70令吉而且人工踩踏也破坏稻田成长。

“在使用无人机施肥下,由于无人机飞行时会有风力,在稻田上空低飞时会打开稻禾,将农药直接打在地面上,而低容量喷雾更有效率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稻田。”

惟他坦言,由于我国的稻农观念较保守,而且也质疑无人机
施肥的可行性,毕竟农药剂量减少后而质疑防虫防菌的成效,因此其挑战就是要向农民证明,无人机施肥成效显著。

他说,若使用人工,一个人的能力局限每天可处理3至5公顷,然而使用无人机施肥,一个小时可处理3.5公顷稻田,一天可以处理20公顷稻田。

团队赴华受训 拓一站式服务

DJI无人机施肥的团队除了掌握了操控技巧,也接受维修的培训,并提供售后服务。
DJI无人机施肥的团队除了掌握了操控技巧,也接受维修的培训,并提供售后服务。

曾敬杰说,尽管代理了无人机施肥,不过其10人团队已前往中国受训,包括了解操控及维修,以提供一站式服务。

他说,购买及运输无人机过程的确面对海关严厉把关问题,若因故障而运回中国维修,不仅吃力不讨好,而且高昂的运费及繁琐的过程也让人却步。因此,他派遣团队前往中国受训,甚至邀请来自中国的专人到来提供培训。

“我未来的目标是放眼亚洲市场,包括进军印尼及泰国市场,甚至成为继中国后,亚洲的客服维修中心,以舒缓中国上万架无人机在市场运行的拥挤情况。”

他说,全马有22万公顷的稻米,不过其团队才推广至2000公顷,至今约有10多架施肥无人机在市场运行,所以未来市场庞大,现今他将目标锁定在槟吉玻。

“由于雪州使用外劳喷射农药及施肥,每公顷成本为50令吉,低廉的成本导致无人机施肥不具竞争力,但我相信待无人机施肥普及化后,成本相对降低,届时无人机施肥的使用率将有望提升。”

询及除了稻田,还可以进行哪一种农作物施肥时,他坦言无人机适合使用液体肥料,橡胶一般不需要施肥;油棕园若需要施肥及喷射农药,无人机需要额外安置摄像镜头及感应器,好让操控者可以观看情况。

“至于蔬果方面,由于本地菜园土地规模较小,较不适合,若成本普及后,大规模的菜园或果园是可以采用无人机施肥的。而稻田是最适合使用无人机进行飞防植保,在中国适合进行的农作物则包括大麦、玉米、水稻等。”

喷射每公顷RM70

曾敬杰说,一架无人机价格为6万令吉,他除了推广无人机施肥外,也提供喷射服务,协助农民喷射农药及施肥,每公顷价格维持在70令吉。这不仅减少人工踩踏稻田的风险,也可解决人手不足的困境。

他强调,有时候发生虫害时,农民必须第一时间喷射农药,避免疾病蔓延,无人机就可快速执行任务。

虽然他旨在推广无人机施肥,不过许多的研究中心如农药厂家、稻米相关机构等也纷纷伸出橄榄枝,表明有意合作进行研究,包括研究无人机施肥所需的农药计量及成效、延长喷射农药的期限等。

据了解,全名为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Da-Jiang Innovations”(简称DJI),是一家以生产、研发无人飞行器及飞行影像系统为主的中国品牌,企业总部位于深圳,它凭借创新能力和品质,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占据领头羊地位而知名,目前市场占有率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