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榺洧(左)认为,企业高职应由男性出任,高艾琳则(右)认为企业高职应能者得之。

“男女平权”自上世纪初女性主义抬头后,就被一直讨论至今。从政治选举到到身体自主,女性主义在争取自我权益上一路跌跌撞撞,如今仍有一段路要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当初在上任时,喊出女性应“同工同酬”的口号,然而直到结束总统生涯,美国男女同工同酬状况依然充满争议。强调男女平权的西方国度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是存在的现象,反观我国,是否出现上述情况?

根据统计显示,美国女性薪资只有男性的77%,换句话说,在同样岗位上,女性完成同样的工作内容,所得的薪水比男性同侪少23%。

今年7月,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的报导中,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近百名年薪15万英镑(约84万7500令吉)的雇员,2/3是男性,即便主持相同的节目,女性主播所得也比男性播少。

本期《东方热话》邀请从事微商事业的高艾琳(33岁)及私人学院讲师潘榺洧(31岁)一同分享在大马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质疑30%薪金差距

已投入职场10多年的潘?洧直言,尽管有指大马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差距高达30%,他投身的教育领域中,并没有发现类似情况,因此质疑这项数据的准确性。

“我想目前国内人力市场还是根据个人能力制定薪金,并不会因男女而有落差。如果真的有30%的男女薪金差距,我想这是不可思议的现象。”

高艾琳透露,本身在雇聘员工时,并没有根据男女雇员性别设定不同基薪,反而是在相同的基薪上,让员工自行争取。“有些员工在应征时,会要求再高一点的薪金,这常较发生在华人雇员身上,反而巫裔求职者较少会为自己争取加薪。”

她同意,若因男女生理性别而制定不同薪金,这是十分不公平且无法被接受的事。“一些女生可能保持单身主义,一些女生在生理能力上可能与男人同等,但做相同的工作却要比男性低薪,这令人莫名其妙!”

女性更注重职场和谐

高艾琳表示,尽管本身不认同“同工不同酬”,但讨论到职场中的男女平等,她更注重在职场和谐的情况。“如果能满足所有员工的薪金要求,产生和谐工作环境,我想这对平等来说更重要。毕竟要完全平等是很难的事,一些工作男性较能做得好,一些工作女人来说比适合,事实就是这样。”

对此,潘榺洧则指出,所谓职场和谐之说实际上更能制造不公平情况,而且从法律上几乎无法纠正有关问题。

他举例,如果A职员与B职员职位相等,但A职员在面试时因比较会要求高薪,B职员却只接受雇主的提议,这就会出现问题。

“这样的情况下,两名职员都满意自己的薪金,即促成艾琳口中的和谐,但实际上两人薪金不平等,若到最后要追究,雇主会以雇聘合约上的条文指职员本身一开始就自己同意本身的薪金,这等于无法维护到雇员的权益。”

西方社会反而更保守

潘榺洧透露,本身受邀访问前,上网搜寻资料发现,“同工不同酬”现象在美国发生较为严重,除了男性薪资比女性高,白人与其他肤色人种之间,同样存在著薪酬差距,这令人很惊讶。

“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我想是来自于男女能力大不同的观念,美国出现这样的现象,会不会正好反映了尽管我们认为西方国家男女平权,但实际上西方国家在在这点上比我们想象中保守。”

他举例,去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经验老道且在政坛上形式大好的美国前国务卿希拉莉,竟然败给风评不佳,且行事乖张的特朗普,是否反映西方社会未必准备好接受由女性充当一国首脑。

他认为,尽管如今西欧国家陆续出现女性领导人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及英国首相特丽莎梅,但她们至今表现乏善可陈,或许只能说她们的上位,只是一种政治上顺势产生的结果。

高艾琳对此大表不认同,直言默克尔及特丽莎梅的出现,就反映了社会已可接受女性当家,并不存在对女性能力的质疑。“希拉莉的败北应该有其政治因素,一场选举不该被诠释为美国社会所展现的性别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