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天星(左起)与莫怡盈投入回收及环保工作多时,希望通过每日一小步,带动更多人提倡回收,爱护环境。(摄影:陈为康)

吉隆坡住宅区自2015年落实强制垃圾分类措施至今,已有2年多之久,惟醒觉意识仍有待加强;要提高住户对分类垃圾的行动力,宣导教育及基设的辅助都是不可或缺,同时人们的主动性和态度也是至关重要。

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和布城)与国内其他6个州属,是从2015年9月1日落实源头垃圾分类措施,并于隔年6月1日正式执法。

至今,此措施已开跑逾2年,成效与进度备受关注,加上联邦直辖区固体废料管理机构也有意从明年起将垃圾分类措施扩展至工商领域,执行力度影响深远。

本期《东方热话》邀请iCycle资源回收公司营销主任欧阳天星及Eco Knights敦依斯迈医生花园环保协调人莫怡盈,一起分享在社区推动垃圾分类时,所面对的难题,以及所需改善之处。

莫怡盈表示,政府推行强制垃圾分类措施,固然是件好事,但缺乏透明与全面性的发展方向及计划,只会令人民产生疑虑,进而影响了人们分类垃圾的行动力。

她指出,人们都想了解所分类物品的处理过程,包括最终所分类的资源是否经过正当处理,或是一并丢入土埋场?

“要提高一个更有效率的环保制度,政府必须公开这些数据,让人们实际了解所有回收资源的处理过程,否则只会引起人们种种疑虑,进而对政府所实行的政策甚有保留,并缺乏行动力。”

欧阳天星也说,政府以3个回收种类(桶)概念,推动垃圾分类措施时,忽略了人民是否真正了解每个回收桶的作用,尤其是所生产出的垃圾种类,是远远超于这3项种类。

认知不足 徒劳无功

欧阳天星(左起)与莫怡盈投入回收及环保工作多时,希望通过每日一小步,带动更多人提倡回收,爱护环境。
欧阳天星(左起)与莫怡盈投入回收及环保工作多时,希望通过每日一小步,带动更多人提倡回收,爱护环境。

“好比人们会疑问,不同种类的塑料以及湿纸张等,是不是属于可回收资源?”

“一旦人们认知不足,将回收桶误认为垃圾桶,一并把厨余与可回收物品丢入桶里,则是徒劳无功。”

无论如何,欧阳天星认为,国人对于垃圾分类依然拥有一定的醒觉意识,不过仅限于纸类和塑料的了解层面较深,毕竟这2类资源都有商家提供回收服务,固然带动人们进行回收。

他指出,人们的行动力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完善的回收载送服务,同时给予认可,也会进一步鼓励人们著手投入分类工作。

莫怡盈也说,环保是一个群体性的工作,只要有居民自发性分类垃圾,是会进一步感染或施压邻居,一起带动整个社区投入环保工作,其中吉隆坡敦依斯迈医生花园就是一个例子。

软硬兼施 改善乱丢垃圾陋习

欧阳天星与莫怡盈皆一致认为,要提高资源回收率,必须软硬兼施,通过宣导教育和执法行动双管齐下,方能起实际效果。

莫怡盈指出,虽然在推动垃圾分类措施上,严厉执法是其中一个要素,但在惩罚之前,必须先赋予一个解决方案,从中教育人民。

“如果今日政府已设立回收桶,并教育人们分类垃圾,但有者还是屡劝不停,乱丢垃圾,就必须采取强硬的方式对付。”

“宣导教育和严厉执法必须平衡,方能达到最好的成效。”

欧阳天星也说,在醒觉意识还不足的情况下,执法是必然的,然而设立一个基设,教育人们不滥用回收桶,也是至关重要,如此一来,不仅减少垃圾乱丢情况,也有助提升回收率。

他指出,住户要落实垃圾分类之前,都会有很多顾虑,如方便性、简易性,以及会否被认可,只要解决这3项疑虑,会促使人们越来越积极地分类垃圾。

“大家不能够抱著别人不做,我也不做的心态,即使邻居没做,你一个人的努力,也可能影响或感染到对方动手去进行垃圾分类,所以人们的主动性和态度也是关键。”

从分类食物非食物做起

可回收的物品种类何其多,该如何分类是住户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欧阳天星建议,住户可从分类食物或非食物起步。

他指出,为解决住户对分类垃圾的困扰,iCycle资源回收系统向来只要求住户以食物(厨余)和非食物2个种类分类,以确保所有可回收物品干净和整洁,避免被毁掉。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步,即能避免60%的可回收物品,被参杂在普通垃圾里。”

他也说,在国内垃圾分类尚未普及化之时,教育更显重要,以便向后一代灌输垃圾分类的思维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