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上不难看到朋友圈转发的“心灵鸡汤”式文章,这类文章往往以美文佳句或是小故事形式带出人生道理,令阅读者得到心灵抚慰及正能量,因此获得许多人喜爱。
然而,却也有人认为“心灵鸡汤”不切实际,注重精神胜利法而忽略现实存在的各种负责层面,容易令人脱离现实。
心灵鸡汤,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为“充满知识、智慧与情感的话语”,一般的认知即是一些柔软、温暖及励志的话语,鼓励人努力向上,积极面对生活。
心灵鸡汤类的励志说教方式,有人喜爱而收藏,甚至转发;不过,也有人嗤之以鼻,认为这些文章都是个人价值观,若是毫无想法的人择取了这些资讯,容易失去人生方向。
传递正能量
本期《东方热话》特别找来两名分别为80后及90后的年轻人,分享他们对心灵鸡汤的看法。
身为80后的马华亚依淡区会主席林添顺(33岁)认为,心灵鸡汤的存在是必要的,他平时也会阅读及分享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及短片,希望能把正能量传递给他人。
“我平时阅读它,等于是在为自己做心理建设;面临低潮时,心灵鸡汤更能帮助我走出来,避免自己因负面思考,钻入死胡同。”
他说,有一些鸡汤文不单是分享道理,有的是分享失败后再站起来的心路历程,这更能引起共鸣,打动人心。
据他观察,身边朋友都会阅读这类文章,尤其是刚出社会打拼的年轻人,更是需要心灵鸡汤勉励,让他们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更有力量。
惟他强调,心灵鸡汤不是实体,没有一定的方程式,因此人在阅读鸡汤文之后,还需将这股力量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发挥鸡汤的作用。
效用因人而异
身为90后的巫书勇(23岁)则坦言,自己平时不会阅读这类文章,但不排斥心灵鸡汤,因为它传达的始终是好的价值观,也确实对特定群体有效。
“心灵鸡汤这回事,是信则有不信则无,效用也是因人而异,但它对人无害,虽然我不需要,但我相信总会有人需要。”
对他而言,心灵鸡汤跟一句“加油”一样,不需要时也许会觉得是废话,但需要时却非常有效,能强化人的信心,让人有力量继续走下去,甚至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价值观。
“鸡汤并不能治百病,只能作为心灵的辅助,因此人勿过度依靠心灵鸡汤,或是以鸡汤去合理化一些错误观念,否则这就是错用药方了。”
犀利毒鸡汤 另类正能量
心灵鸡汤会勉励你:“只要肯努力,总有一天丑小鸭也会变天鹅”,但毒鸡汤却会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不是它有多努力,而是它的父母就是白天鹅。”
这正是近年来“反鸡汤”的一种呈现,它一反传统心灵鸡汤体的温柔勉励,通过戏虐又犀利的毒舌话语述说现实,却获得时下大批年轻人拥戴。
巫书勇笑言,比起心灵鸡汤,他确实更喜欢毒鸡汤,虽然乍看下它散发著负能量,但实际上却是激将式的鼓励,反而让人觉得疗愈。
“我们当然知道心灵鸡汤是教人向善,但我们更喜欢一语道破的毒鸡汤,以毒攻毒反而呈现另类正能量。”
林添顺则表示,他通常会对毒鸡汤一笑置之,把它当成笑话来看,认为它是一种现代化的“产品”。
“年轻人思维已不同于往,他们更喜欢一针见血的毒鸡汤语录,既然毒鸡汤能与传统鸡汤达到同样的激励效果,只要不成为价值取向就无伤大雅。”
自我判断 别乱套价值观
受访者都感叹,时下的心灵鸡汤已泛滥,内容素质参差不齐,若不慎选便会令阅读者产生错误观念,误把个人价值当良药鸡汤。
巫书勇说,时下广传的“25岁男生该做到的事”及“做到这8件事,你就成功了”等类型文章,便是将个人价值观胡乱包装后当作鸡汤的绝佳例子。
“这些文章里头,当然也有好的价值观,但为什么我非得在上述年龄做到指定的事?而且人人对成功定义不同,什么才算成功?”
他说,这些文章都是个人价值观,经不起推敲,并不能被奉为鸡汤,若是毫无想法的人择取了这些资讯,便容易失去人生方向。
林添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家庭背景、文化熏陶及人生经历等都不一样,不能把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当成是大家都需依循的指南,因此面对这类文章,还是当作参考就好。
他也以网上广传的“马云说读书不重要”为例指出,许多人都错误诠释马云的话,造成一些人价值观偏差,因此人必须懂得分辨资讯,找出鸡汤的核心价值。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