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助人不应有高调和低调之分,最重要是有需要的人获得援助。(档案照)

行善应该高调还是低调,向来是大众争辩的议题, 有者说高调是为了抛砖引玉,以吸引更多人行善,有者则认为“为善不欲人知”,行善又何必到处宣扬。

然而,不管是处于高调或低调的立场,最重要的还是能为有需要帮助的人士解困。本期《东方热话》邀请到两名活跃于慈善活动的霹雳慈悲社(德教会)副社长廖爱惜及先锋冷气电器企业东主曾先锋,一起细说他们对行善的看法。

廖爱惜指出,其实每件事情都有正面及负面的影响,高调行善亦是如此,若以正面的想法看待此事,确实能达成抛砖引玉的效果,呼吁更多公众捐助贫困,相反地如果站在负面的立场,许多人就会认为行善者是另有目的。

也是怡保爱心之友慈善组织顾问兼前主席的她说,以往当她管理该组织的时候,该组织筹获的款项皆来自社会人士,并非她个人所拥有,因此她每年都会向捐款者透明化有关捐款的去向。

“透明化的做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其中好处就是许多非政府组织及团体都会跟随爱心之友的步伐行善,惟对于心态不好的团体而言,则会借机利用慈善组织达到其他的目的。”

需分析受助者个案

除了负责筹款之外,她认为慈善组织也要有智慧去分析受助者个案的真伪,还是纯粹被人利用来达到某种目的,倘若得知所筹获的款项并非用来协助真正需要的人,就应理性拒绝对方,以避免好心做坏事。

曾先锋经常都会透过社交媒体的平台,在群组上载做义工的照片,以呼吁网民及大众捐助弱势群体,尽管多次成功为有需要人士筹获一笔可观的捐款,惟他却常遭到部分网民攻击,指他借社交媒体来炫耀自身的功绩。

他直言,若网民欲把透明化视为高调,他也感到很无奈,毕竟一些个案仅靠他一人的力量并不足够,加上捐款乃来自于大众,他就有必要向这些施予者清楚交代有关款项用在什么地方。

“我之所以会把照片上载到社交媒体,是因为有很多捐款者都是社交媒体的成员。同时,这也能确保他们看到我们把捐款用在行善。若部分人士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只懂得一味地攻击却无呼吁,难道这就有用吗?”

他认为,行善本应无分低调或高调,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其实根本没必要去理会那一小部分诋毁他的人,因为能看见受施者重新露出笑容就已足矣。

高调行善易招是非 做好本分对得起大众

俗语说树大招风风损树,人为名高名丧身,高调行善自然也会招来许多的是非,对此,廖曾两人皆异口同声说,“别人的嘴巴要说什么,我们都管不著,只要做好本分、对得起大家,相信到最后大家都会看到事情的真相。”

此外,廖爱惜也指出,慈善组织举办的活动主要就是呼吁大众行善,所以筹款方面肯定会比较高调,惟这一路走来,她也曾试过被人在背后说闲话,并指她行善只是为了爱面子和出风头,这些举动让向来付出甚多的她感到非常失望。

“要知道我们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我相信事实就是事实,终有一天这些人会明白我们的坚持。”

不该轻言放弃

另一方面,对于频受到网民攻击的曾先锋而言,他相信这些攻击只是无聊的举动,且坚信心脏强大者,应朝向目标而前进,重要的是责任心,就算网民的评论再尖酸刻薄,也不应该轻言放弃。

他告知,其实很多时候他都是出钱出力,偶尔甚至需要自掏腰包来协助弱势者,这些他都没有放上网大肆宣扬,反之社交媒体群组所见的贴文都是受助者的进展。

他说,他经常都会邀请群组内的网民参与其团队一起做义工,且为了公平起见,还让他们监管所筹获的款项,因此有关筹款的事宜,这些网民都是他最好的证人。

冷漠看待者 华裔居多

谈及低调行善,曾先锋表示,他其实早于2004年南亚大海啸发生时就已投身慈善活动,且向来都是低调行善,惟这些年来也让他看淡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许多人都只是抱著看热闹的态度视之,却无伸出援手。

“坦白说,相比我接触过的巫裔和印裔,华裔是比较冷漠的一群,我不了解是不是因为被‘道德绑架’的关系,还是他们有太多的考量,所以我认为凡是不应只看表面,任何事情若你不踏出第一步,永远都不能成功。”

除了参与组织的慈善活动之外,私底下也经常捐助弱势群体的廖氏认为,若是以个人名义行善或是协助亲戚和好朋友,她都会选择低调处理,相反地若是需要群众的力量和涉及社会人士的金钱,她则会以高调的方式处理,以向大家交代。

询及高调行善能否更有效地筹集款项,她赞同并表示当然可以,就如她向大众提及其组织的名字,讲解为了什么事情筹款等,大部分的热心人士都会踊跃捐款,从来不会拒绝她。

“无论我以往在爱心之友,还是现在在慈悲社,基于这些热心人士对我的印象和信任,他们依旧会把捐款交给我处理,以协助他们做善事,这不仅显示了他们对我的认同,这份成就感也令我感到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