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4月1日愚人节即将到来,这一天可能是许多人的噩梦,因为在愚人节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恶作剧或说谎等,被作弄者也不能生气或是翻脸,而许多人身边会有一些“恶魔朋友”,一不留神就会被作弄。
而中国网民也戏称愚人节为“表白日”,因为许多男女往往会在这一天向有好感的人告白,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只是开玩笑,有台阶可下。
马来亚大学辩论队辩手卓慧妮坦言,在年岁渐增之际,其实对于愚人节的态度并不如中、小学时期那么热络。
她笑言,小时候经常在愚人节当天寻思如何作弄他人,是每个小孩都有的“恶魔心态”,但往往在长大之后就不会太过于注重此节日了。
“小时候跟朋友、同学开玩笑时不会有戒心,只是想要玩乐而已,如在朋友背后贴上字条等,但长大的之后就会为他人著想、想一想这么做是否会伤害他人。”
拉曼大学公关系第二班班代张猷瀚也认同卓慧妮的看法,尤其在长大之后顾虑的事比小时候多,对作弄他人或恶作剧的“兴趣”就不比以前高了。“我觉得会不会开玩笑是一个性格,若某人很喜欢开玩笑,也不会等到愚人节那天才会去跟他人开玩笑。”
不是人人都能开玩笑
他指出,虽然恶作剧或开玩笑固然可能增进彼此感情,但应该要小心避免触碰他人的底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底线,或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想遇到无谓的恶作剧,有很多东西需要顾虑。我觉得开玩笑和恶作剧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对于在愚人节被冒犯也不能生气的“传统”,他认为,在恶作剧时应该要先考虑与对方的关系好不好,对方是否能接受被作弄。
“如果只是普通朋友,却过分的恶整他,对方可能会以为你是有意要伤害他;但若是感情比较好的朋友,面对恶作剧可能只会一笑置之。”
听众安杰丽娜认为,愚人节对她来说是一个很无聊、无意义的日子,因为它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般,拥有自己的意义和习俗,反而利用了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信任来恶作剧。
愚人节是从19世纪在西方开始兴起,但从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
据传,4月1日原本是法国的元旦,在1564年法国启用新历法,将元旦改成1月1日,但很多人都无法适应,因此有些人在4月1日照常送礼、拜年,趁机捉弄忘记历法已更改的人,久而久之就成为一个愚弄人的节日“愚人节”了。
愚人节告白被拒也有台阶下
尽管在愚人节整人素有“恶搞无罪、整蛊有理”的“传统”,但人们是否真的认同愚人节乃“恶搞无罪、整蛊有理”的节日呢?
马来亚大学辩论队辩手卓慧妮认为,在恶作剧的时候切不可触及他人的底限,如她的底限是不可涉及家人和人身攻击,其他针对她或是让她出糗的恶作剧,她都可以接受。
她分享其朋友的经验,为了捉弄一名朋友,该朋友偷偷用其朋友的电话打给其家人,声称手机主人遇上车祸,而其家人也不疑有他赶紧赶到医院,事后知道是恶作剧,还生气了很久才平息风波。
听众梁女士也指出,30年前其朋友的恶作剧依然历历在目,当时其身在国外的朋友要求她到机场接机,她却在机场等了6个小时,后来她才发现朋友早已回到家中,虽然后来她原谅了朋友的恶作剧,但后来她也不再全盘相信此人的话了。
而听众赛门提出劝告,认为在愚人节捉弄和恶作剧时,应该要遵守数个原则,包括不要做出人身攻击、不要冒犯亲友,以及只跟熟人开玩笑等。
询及是否有在愚人节告白的经验,拉曼大学公关系第二班班代张猷瀚坦言,的确曾经因为想要有台阶下,而选择在愚人节告白。
“我觉得在愚人节告白不会那么糗,若被拒绝还能有台阶下,当时她也开玩笑的拒绝了。”
网上贴文恶搞“愚人”亦“娱人”
走入网际网络时代,在愚人节恶作剧的模式也渐渐从现实转向网络,尤其在社交媒体如面子书上,往往会出现许多故意骗人的贴文。
拉曼大学公关系第二班班代张猷瀚说,在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人使用的时代,经常会在愚人节前后看到某些朋友张贴“我结婚了!”、“我怀孕了!”等等的贴文。
“我本身觉得这种恶整和玩笑,其实也能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如有人贴文说怀孕了,一些不常见面的朋友会感到奇怪,进而留言和关心其近况。”
他笑言,这反而为两者之间开启了一个话题和平台,即使后来发现只是玩笑话,也无伤大雅。
做法比较温和
爱FM主持人谢劲程也同意,在恶作剧方式转向网络之后,做法反而会比较温和,不会太过分、触怒或是冒犯到他人。
马来亚大学辩论队辩手卓慧妮分享经验,她之前也曾经在面子书上看到很久不见的朋友在愚人节发“红色炸弹”,在很久之后才发现上当了。
爱FM主持人苏进川也指出,现在有很多恶作剧是借由针孔摄影或是面子书直播来捉弄他人,如偷偷在朋友聊天时直播,将朋友私下的样子公诸大众等。
卓慧妮笑言,这类恶作剧其实也无伤大雅,但若涉及一些隐私的话可能会介意一段时间。
开讲嘉宾:卓慧妮(马来亚大学辩论队辩手)、张猷瀚(拉曼大学公关系第二班班代)
电台主持人:谢劲程、苏进川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