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艺人馆全民剧场邀请本地7位中文剧场的鬼才导演为观众带来《别让莎翁知道的事》——7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小品,10分钟玩转莎剧,就连莎士比亚也不相信这是他写的剧!他的作品经历了四百多年的研究探讨与改编,这一次的改编会衍生出什么新元素,会不会让他在泉下辗转反侧呢?
(颜:颜永祯、林:林建达、叶:叶伟良、记:记者)
我对莎士比亚的认识…
颜:我是戏剧系本科生,莎翁是我必修的功课。我读过原文、马来文和中文译本,毕业演出还选了《马克白》(Macbeth),而且以马来文演出,很难!他的作品很像诗词,非常优美,甚至可以唱出来的,但是翻成中文便有种词不达意的感觉。我觉得他的作品神奇,不管任何肤色和情景,套在什么地方都能通用;他只活了52年,但是他的作品涵盖的题材很广,包括爱情、亲情、贯通不同的人性面向,也让我觉得很神奇。他有一段人生是没有被记录的,所以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言,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迷。
林:我不是出身自戏剧系,我是个鼓手,所以很少接触戏剧的东西。我第一次看里奥纳度狄卡比奥(Leonardo DiCaprio)演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and Juliet)还不知道是莎翁写的,直到去台湾念大学,在那里盛行的艺文活动中,才知道他是个大文豪,很有名很有影响力。他的作品中,我真正看过《罗密欧与朱丽叶》与《哈姆雷特》而已,认识不是太深。
叶:我认识莎翁是在中学时期的英文文学课,那时候在班上还演过《马克白》。以前读华校,很少机会接触英文文学,略知他是很著名的剧作家,我也是随著年龄增长才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他写的。
(记:我们都听过莎士比亚的大名,奇怪的是我们对他的认识却很少。)
叶:我觉得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我接触的一些“英文人”,他们对他的感觉就很不一样。我告诉一位同事最近在改编《马克白》,他兴奋地说那是他最爱的剧,他还跟我讨论这个句子的意思,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这个人物的著重点是非常大的,所以他们懂得欣赏莎翁。通过聊天,我才更深入了解其作品的精髓。华文教育规范让华校生更知道《西游记》、《红楼梦》。
经典改编二三事
颜:莎翁一生写了38部剧作,我挑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暴风雨》(The Tempest)。有人认为剧中魔法师写的其实是他自己,可能也演过该角色,因此有人推论这是关于他的故事。这部剧多次被改编,因为包含了很多元素,如魔法、梦幻、复仇、搞笑、一见钟情等。处理这部剧的难度高,原剧2个小时以上,而我只有10分钟来诠释它,所以我抽取了“凯列班”—一个大坏蛋的角色,把它改成女性,从这个角色来看暴风雨过后的事情,让观众更容易去了解他的作品。
叶:我人生中接触莎翁的第一个作品是《马克白》,我依稀记得一些情节,可是时间过太久了已不太熟悉,我觉得很可惜,所以想重温一遍。大家会觉得马克白之所以会死,全因为女巫给他的预言,女巫是坏人。可是女巫真的是坏人吗?我要为女巫平反。我的故事从马克白被砍头以后,下到地府接受审判开始,他会与女巫进行一场的对质。
林:我觉得改编一部作品,必须要很了解该作品每一句话的意思,我自问对莎翁的作品不太熟悉,只好从他的生平下手,请来一位建筑师好友担当编剧,写莎翁的私生活,那是没有对与错、是与非的东西。莎翁大概消失了10年是没有被记载的,他有许多神秘未解的传言,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到底是不是同志,我们就把这个题材搬上舞台,而且我们还参考了《十四行诗》第二十首,它里面有说是写给一名叫Mr.WH的男性。我的作品不是在陈述事实的过程,而是虚构一个新故事让大家去欣赏。
(记:你们身为编导,应该知道很多时候作品并不一定反映自己的故事吧!)
叶:对,虽然不是百分百自己的故事,可是多少会隐含自己的精神在里面。
莎翁原剧&当代二次创作
记:你想从中带出怎样的讯息给观众?
叶:女巫被召下地府与马克白对质时,她只说了一个重点:“我讲,你又信”,所以是我们如何诠释欲望而已。很多事情原本的出发点是好的,当我们歪曲以后,事情就变歪了,所以自己要承担后果。我要加强《马克白》所要讲的重点,剧本讲的是欲望,欲望使人变质,做了很多坏事,可是如果一个人的信念正直,他是不会落得如斯下场,人生结局也跟著不一样。这部剧表达了人性的一念之差。我用的语言比较现代化,因为很多人觉得莎翁的作品离自己很远,有种那个年代关我什么事的感觉。
颜:莎翁的作品流传了百年不衰,堪称是经典之作。大家公认他的文字优美,而且他创造了很多英文新词汇,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用,这都是他的贡献。我做这部小品是让中文观众了解,中文以外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今年是莎翁逝世400周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观众重新认识这个人。以前,我们也做过正统的演出,可是观众的回馈是太闷了,所以这次想到以“玩转”出发,拉近观众与莎翁的距离。其实,他创作的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我的作品主轴是探讨“自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种自由叫孤独,有种幸福叫束缚。”“大坏蛋”凯列班最后夺回他的岛,但是他到底快不快乐,还是他当魔法师奴隶的时候比较快乐,我们不知道。我们人生中一直挣扎想得到我们没有的东西,我们认为那是快乐的东西,可是当你真正得到的时候,你是否快乐。
林:这次的题材很好,叫《别让莎翁知道的事》。如果你问莎翁的作品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好比《红楼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一样,它一定有其价值,只是现代人还看不看?我的剧目叫《爱.无形》,剧中有句原创对白说“有的爱不被世人所认同,但不代表它不存在”。莎士比亚学院院长曾经被问到莎翁是不是同志时,他回答,“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表达了与异性恋相等的爱。”我觉得该院长特别有智慧。
(记:改编莎翁作品会不会特别有压力?)
叶:莎翁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是很高的,高到不可以亵渎或是乱来。我一开始并没有太理会,后来我发现莎翁的作品在一些“英文人”心中的地位很崇高,才在创作的时候真正下了很多功夫,去了解文字的意思及背景,我才可以作出延续篇。《马克白》说的是欲望,我不能偏离整体架构及原意,其实挺压力的。不过我很喜欢这作品,改编起来也比较顺其自然。我希望不认识《马克白》的人,看了剧以后会想看原作品;而认识这部剧的人,看了不会有恶搞的感觉。
林:我没有改编压力,因为剧本是自己写的。压力是来自把同志题材搬上舞台。莎翁是不是同志,他的死忠粉丝可能会抗拒。我上次跟一班中文制作人闲聊,他们不理解为什么KLPac会安排一整年莎士比亚的系列活动,他到底是有多重要?可是西方世界还是很看重这个人,我想这是莎士比亚对中西方影响力的差别。
颜:我的压力来自文本,原剧非常丰富,大主题是自由,可是故事旁支还包含魔法、人际关系等,既要忠于原著,我也想开放让演员实验性地玩,可是当玩疯之后又开始担心会不会对莎士比亚不敬,而且要改动他的文字不容易,有时确实有一种自己绑自己的感觉,所以要一层层的抽丝剥茧,了解真正的意义。
文字精炼,历久不衰400年
记:作为现代剧场导演,你怎么看四百多年前莎士比亚的剧本?
叶:以《马克白》为例,莎翁作品不朽的原因在于,无论放在什么年代或场景,他要讲的讯息是通的。另外,他的文字真的好精简,一个字可以代表好几个意思,这是他的厉害之处,也是我们现在没有的东西,现在我们习惯用长文来讲一个讯息,但他可以唱两句,便表达了想说的东西,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林:我如果拿到这样的剧本,心里一定想“你在写什么呀!”,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描述的阶级之爱,至今依然存在,如果把它拍成电影还是会很受落,因为大家还是会有共鸣,这也是莎翁作品经典不朽的原因。对我而言,如果你来看一场戏,得到一个讯息可以让你回家思考,那已经很够了,何况他的作品不只是一个讯息。
颜:他的剧在当时的社会肯定是主流派,因为演剧一定要接地气,让观众看得懂。他研发很多杀人的方法,也许是那时代的观众很喜欢那样的剧情吧!他的复仇剧在那个年代很受欢迎。他的文字精简,也许跟舞台有关,那个时代没有什么设备,只有演员站在舞台上念台词,但是现在我会加入现代多媒体的元素来呈献作品,使它更丰富,艺术也需跟著时代一起前进。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