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刚刚跟丢的车辆,车子紧紧尾随著前进。蜿蜒的山坡路,驶到一些狭窄的路段时,还得提高警惕,一个不留神,就与迎面而来的车子碰上。

前方车子停下,说是抵达了,却感觉不对劲。吉隆坡尊孔独中的袁毅勇老师走过来,说道:“营地就在里面,我们得步行20分钟左右。”顺著老师指的方向望去,还是看不到所谓的“目的地”。

原来,在那杂草丛里头,有个不起眼的小路口,不仔细看,还真的会错过这个“入口”。看著里边崎岖的山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给自己加油:“走呗!”眼前的树木高入云天,脚下踩著潮湿的泥泞,把步伐放慢免得滑倒,“步步惊心”是此刻最佳的写照。走上一段时间后,看见自制的小桥。好几根粗大的树干与竹筒绑在一起,延伸到彼端。虽然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但稳固的栏杆无疑是畏惧中的护身符。前来迎接我们的野外营总协调简爱明老师,她解释:“桥梁是消防人员专为此次的野外营造的,而这里的山路也是消防人员特别开辟的。”好不容易走到营地,迎接我们的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学生。

原以为多天下来的野外生活,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但出乎意料地,个个精神奕奕,比想像中有活力多了。

冷水浴里练意志力

潺潺的流水声传来,走到瀑布旁边,简老师说道:“我们每天清晨会带学生到前面的瀑布做冷水浴。”冷水浴是野外营的例行活动。每天清晨学生都必须泡在冷水里长达一个小时,期间教官会带领他们唱歌以分散寒冷的注意力。

“这样做其实有好几个原因。”原来在进行野外活动时,因为学生喝水会比平时少,因此每天清晨泡冷水浴可以帮助身体散热,藉以预防中暑或发烧。另一好处是,学生们要在水里浸泡上一个小时,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只要学生们当下能够克服、坚持下去,往后遇有困境也不会难倒他们。

清晨寒冷的山林再加上瀑布的冷水,光是想像就知道不是一般的冷。几个受访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认为,“最困难的活动当然是冷水浴啦!”说罢,大家好像还哆嗦了一下,仿佛早晨那刺骨的寒冷还在。

冷水浴确实寒冷无比,却让学生们的内心更加强大。“忍咯!我们只能忍,但是泡著泡著也不觉得怎么冷了。”林美嫈坦言,在水中寒冷的感觉真的很难受,想离开的念头也不断涌现,但最终还是坚持了,其他营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刘丞余也补充说道:“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忍耐。”学会忍耐以及坚持并不简单,但大家最终还是做到了。看见学生们一脸“原来我们可以的”的表情,心里全是满满的感动。

森林驻营安全为上

在瀑布边看见几个教官拿了水桶在盛水,不禁好奇问他们在做些什么。简爱明解释:“他们在装食用水。”原来,校方为了安全起见,带了好些食用水放在营地供大家饮用,但天气太热且人数庞大,水源早就供不应求了。所幸校方准备充足,带来了小型过滤机,让瀑布水经过处理后,再过滤才让学生饮用。

营地是保持原始面貌的森林,就连车辆也无法驶进。不仅出入营地得花上一段时间,就连要支援营地里的物资也不容易。

简爱明表示,曾经有人建议校方将野外营设立在有基本设施、小木屋可供营员睡觉的营地,但校方仍坚持选择原始森林为营地。

“说明是野外营了,那么就要有野外生活的感觉才行。”唯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才会回归大自然最原始的状况。虽说营地太原始会导致家长为孩子的安全感到担忧,但校方从开始野外营以来,都做足安全措施。比如掌握孩子的病历、与家长沟通,到与随队的医疗团队做好防范措施,都是校方重视的细节。

“去野外营安全吗?”家长们总会担心孩子的安危。“其实你们的担忧我都懂,因为我比你更担忧。”简爱明是这么告诉家长的。是的,当几百个孩子的安全都掌握在手中的时候,那种压力并不小。唯有做好本分,尽自己所能保护孩子,就是给家长最放心的“答复”。

内心转换体悟深远

“孩子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变,但内心的成长是一定的。”对于学生入营的收获,简爱明一脸满足地说道。从无到有,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会自己起火、煮饭、搭营帐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的成长。纵然间中或有煎熬难捱的时刻,但所有的一切将深深地植入脑海中。

“学生们一开始进来的时候,我们会教导他们搭营帐、起火等求生技能,但最终的成败则要看他们的团队了。”在限定的时间内,学生必须完成生火、煮饭、洗澡等多重任务,想来就不容易。要是完成不了呢?“那么,无法煮好餐点的组别将可能挨饿。”个人时间分配不易,团队合作更是不简单。每一个团队必须有良好的默契,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该做的事情。

从不懂得处理,到煮出组员们都吃得津津有味的“美食”,学生们最大的感触就是“有饭吃,原来是很幸福的!”刘眩笑道。虽然节俭是大家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概念,但平日里从未真正体验过。直到来到野外营,得抓紧时间煮饭,否则就得挨饿的条规让他们对食物充满了“惜福”的心态。

日后难关 忆起今天

往后的日子里,或许在面对困难时会想起今天“这么难捱的日子都可以撑过去,这次的难关也一样熬得过!”简爱明笑说,“虽然这里的日子过得很苦,但以后会永远记得,这是属于自己的回忆。”

野外营除了户外活动,更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好地方。校方会在每天的活动完成之后进行记录。与往年不同的是,以往学生们需要在整个野外营结束之后呈上一份心得报告,这回采用的是日记式的“成长记录簿”。每一天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就必须写下当天的感受,记录下每一天的点滴。

除了记录以外,老师更扮演引导的角色,给予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自己最棒的地方是哪里、第一天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更能将当天感受反映出来,甚至能在当下做出适当的反思,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简爱明认为,或许某些学生在参与野外营之后,行为上的改变不大,只要有所体悟,这就够了。

群体合心度困难

学生们过惯了舒适的环境,来到深山里挑战最原始的生活又能否适应?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即便来到逆境,在朋友与老师的鼓励之下,他们大多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有人说孩子其实就是一张白纸,你给他上什么颜色,他便是什么颜色。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天生娇贵,而是父母的爱导致他们“无能”。

“有的孩子来到这种环境,会因小小病痛而选择逃避艰辛的活动,一整天都躲在医疗营里,不愿参与活动。”简爱明笑说,那个时候便是软硬兼施的时候了,“我会扮演严师‘请’他出去参与活动,而后再由其他老师和队友安慰和鼓励他们。”双管齐下的方针确实起了效应,学生们后来也玩得不亦乐乎。

办野外营确实很劳累,但简爱明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还记得,去年有一个孩子畏高,不敢攀岩。所有教官和老师哄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他还是不敢下来。最后是总教官抱著他一起下来的。”简爱明忆起往事,眼中闪过些许感动。

“当时,所有的老师与学生一起为他加油打气,直到他终于完成的时候,我从孩子的眼中看到了不一样的神采。”

她认为,让学生去面对,并克服心理上的惧怕,是最大的成就。当看见孩子那“我办到了!”的满足感,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