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银行是台湾文化部最积极推动的视觉艺术产业振兴方案。文化部长龙应台曾多次提及自己想像中的美好的蓝图——无论是公部门、民间企业公共空间或招待所,与其以复制画充数,不如展示台湾艺术家的“真品”。她希望台湾“自己的艺术家,自己疼爱”,创造艺术荣景。而艺术银行除了呼应国际主流趋势,也为台湾当代艺术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国际拍卖场上的艺术品价格屡创新高,媒体争相报导,掀起一波全球艺术热,各国交易市场热闹滚滚。其中,亚洲市场尤其活跃;由中国大陆热钱所带动起的当代艺术收藏氛围,让东南亚、东北亚的艺术市场行情也不断攀升。

吊诡的是,台湾藏家的实力在亚洲名列前茅,但他们投资对象却都以海外华人,中国大陆艺术品为主,对本土艺术品的兴致并不高昂。艺术界面对如此市场环境,也常有“叫好不叫座”的喟叹。

针对如此情势,龙应台取经她在参访美国、欧洲时的发现,许多国家都以政府购藏的方式,刻意在公部门、驻外使馆等公共空间里,展出本国艺术家的作品,达到增加能见度的效果,兼具展现文化软实力和国际推广的双重功能。于是,台湾自己的艺术银行在官方与民间的共同构思与规划下,实践开来;当愈来愈多人熟悉台湾当代艺术作品,市场交易也可望更加活络。

艺术界参与踊跃 老中青三代尽入列

在作品的代表性和影响力,由于艺术界踊跃参与,甚至连前辈画家、原住民作品、素人艺术家都入列。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资深艺术家李钦贤描绘台南、台中老建筑的《台南大事记》、《台中驿建筑极品》等作品。排湾族伊诞巴瓦瓦隆的《呼吸的养分》、高雄素人艺术家柳兰的《我们无从得知的真相》,以及听障艺术家林玮萱的《红色的小山坡》、《海浪上的白滩》等画作,也都极具代表性。

李钦贤的《台南大事记》、《台中驿建筑极品》分别以台南与台中火车站为画作主角。这两座老车站都是日据时期建筑,李钦贤认为,铁道的建置与台湾文明的发展轨迹密不可分。车站扮演文化产经发展交流中心的重要角色。老车站的建筑也极富台湾特色。例如,台南车站原是木造,1936年改建成钢筋水泥,贴上磁砖,用新建材设计,为古典与现代建筑的折衷。李钦贤说,老车站是当地人的共同记忆,无论外出工作、读书,还是衣锦荣归,都会回到最初离开的火车站。而这也是他描绘旧车站的初衷;记录历史,也洋溢怀旧的气息。

黄才郎特别分析,艺术银行的选件标准和国美馆执行的另一项“青年艺术家作品购藏计划”不同。

“青年艺术家购藏”旨在留下艺术家青年时期的作品,选件以艺术史的角度为主要标准;但艺术银行关照的则是一般民众的可接受性和普及程度,因此,“主题以偏向明朗、愉悦的作品为佳。”除了艺术专业生,也要考量到“适租性”,如易于保管、维护、运送、和在公共空间展示的耐久性等。

作品多元 志在推广风气

来到台中市有“银行街”之称的自由路,阳光下凉风阵阵,有种专属于中台湾的时尚、悠闲气氛。原为行政院新闻局地方新闻处的3层楼空间,如今化身为“艺术银行”库房和小型展示馆,座落在其他真正的金融银行中间,颇有意趣。

过去一年来,艺术银行业务分成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重点为银行软硬体的建置,包括空间修缮。紧接著,进入营运阶段,开始对征件,购入艺术品,并让出租作业流动起来。艺术银行锁定政府机关、交通场站为第一波“客户”,再进一步带动民间企业的租赁风气。

与一般银行比起来,艺术银行人员的专业性也不遑多让。执行团队分为两组:“管理组”与“营运组”。“管理组”执行艺术品的管理、保存、维修,而“营运组”则专司艺术品出租、艺术谘询、展示规划设计、推广行销等事项,还要代替客户处理作品包装、运输、保险、展示空间施作及布展,卸展服务,十足具有民间租赁公司的规模!

艺术银行的征件作品,媒材涵盖广泛,水墨、绘画、雕塑、版画、装置,摄影等,全都入列,而购入价格原则上以台币30万(新台币)元为上限。作品一旦完成购入手续,就全部登录在艺术银行官网上,供租赁人浏览。

至于承租方式,则比租车还便宜!租赁者以月计算,租金定为购入价的0.4%,租期为3个月至一年。以一幅10万元的作品为例,每个月承租的费用(包含作品租金、保险费和运输布展卸展费用)大约只在690元至960元之间,诱因十足。

非营利导向 出租费率低

文化部推出艺术银行立意甚佳,艺术家也踊跃参与投件,但艺术界人士对部份运行细节则略为忧心。其中,承租费率太过低廉是最常被提及的议题。虽然价格低可以提高租赁者的意愿,营造出“买艺术品昂贵,但可以便宜租又有更换作品,似乎比较划意”的氛围,然也可能干扰民间市场行情。

策展人胡永芬便指出,租金设定0.4%可能让资金运作较难永续、持久。民间营运的艺术品出租、展示、顾问服务的业务也将因此失去竞争力,对于国内好不容易建立起“艺术专业应合理付费”的观念也可能出现干扰效应,大家应共商出两全其美的营运方式。

胡永芬说,现阶段艺术银行是委由国美馆筹备与执行。公立美术馆的任务向来不是营利导向,若非成立一个具鉴赏、艺术经纪等专业,又有公信力的团队主导这项庞杂的营利项目,很难想像台湾的艺术银行如何逐步摸索出在地经验。

因此,对于艺术银行劳动团他来说,虽然第1年的成果丰硕,但接下来还有很多挑战必须克服。例如,艺术品出租后,租借方要如何安全管理展示空间、将温湿等细节控管得宜、作品毁损责任鉴定与归属如何判定等,都是实际运用后才会逐一浮现的难题。

“银行”资产价值会随时间而波动。画廊界普遍关心,若艺术银行购藏的艺术家作品价格日后在市场上升值了,那么,该艺术家的作品承租,该如何呼应市场行情呢?官办艺术银行的处理方式,将会是民间也有意创办类似艺术品租赁业务者重要的参考指标。

艺术鉴赏和推广是一门需时间累积、多方考量的文化事业,未来艺术品如何更广泛地飞入寻常企业里,让大众时刻享受在美好氛围中,各界都引颈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