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开始能自己吃饭、如厕之后,却忽然变得脾气不太好,开始成为“不要”孩子,拒绝你为他的生活安排,那么孩子可能正面临自我意识敏感期。

原本脾气温和的宝宝忽然脾气变大,开始拒绝家长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安排,如拒绝洗澡、吃饭、睡觉。有时,宝宝还有有一些行为上的抗拒表现,开始喜欢抢玩具、动手拍打其他小朋友等等。这个时候宝宝会对自己的活动空间特别敏感,一旦有人接近,就会开始愤怒,产生一些攻击行为。

当这些情况都逐一发生时,或许就是宝宝正步入自我意识敏感期。宝宝在2岁左右出现的不顺从和执拗的“叛逆”行为,其实就是所谓的TerribleTwo。自我意识敏感期从1至2岁开始萌芽,而最明显的时候便是2至3岁。因此除了TerribleTwo,还有HorribleThree。

自我意识的萌芽其实就是孩子的正常成长阶段。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个敏感,期帮助孩子成长。

“自我意识”宝宝管制法

1.父母的心态和示范

父母及其他家人的心态一定要端正,正确理解和认识宝宝所处的成长阶段。父母和家人对彼此的态度、行为,直接影响了宝宝的行为和个性,因此在看待敏感期宝宝的各类行为时,也需要反思自己与家人的行为和态度。讲道理的方法,对1至2岁的孩子来说还不太好理解,所以家人的行为示范就相对地重要多了。

2.绘本和情景模拟

绘本是很好的引导道具,比如《小熊宝宝》绘本系列中就有相关的引导,包括:《你好》,教会孩子打招呼;《排队一个接一个》,教会孩子在公共场所排队玩耍;《好朋友》,教会孩子分享和一起玩耍;《谁哭了》,教会宝宝遇事不大哭大闹。在讲述的时候,家长也需要做调整,比如我们把原绘本中的“不是小宝宝了”改称“是大宝宝了”。在宝宝哭闹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你是大宝宝了,不哭,告诉妈妈你要什么”,这样她就会努力地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她的需求。

3.巧妙使用手语

教会宝宝一些手语,比如“等待”和“不能这么做”的手语。这些手语,对宝宝在家和在外的行为都能达到很好的引导效果。

a.“等等”/“Wait”

只要一说这个词,双手交叉放到下巴下,表示等待。可在等待吃饭、玩耍、回应要求的时候使用这个手语。

b.不可以/“No”

把食指放在鼻前左右摆动,表示不可以这么做。多用在公共场合,制止将要发生的不良行为,比如争抢玩具、拍打对方、不按顺序玩耍等。

4.时间观念的建立

给宝宝买一个数字大的玩具手表,在宝宝在外玩耍时,提前告知指针指向时间,和结束玩耍时指针指向时间,在结束时间之前10分钟和5分钟,分别提醒宝宝看表。

5.理性面对攻击性行为,避免以暴治暴

宝宝在1岁至2岁这个阶段,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刚刚初步发展,而模仿能力极强。所以,以暴治暴的方法,只会适得其反,这正是打骂、关禁闭的方式不可取的原因。家人之间不要玩拍打的游戏,或者以拍打示亲昵,宝宝会以为拍打是一种示好和获取关注的行为,进行模仿。

与这个阶段的宝宝亲密接触时,尽量避免让宝宝抚摸、拍打家人脸部;在教宝宝认识身体部位时,让宝宝指自己的身体部位。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在与他人靠近时,不知轻重的身体接触行为。

在公共场合活动玩耍时,在宝宝伸手做攻击性行为之前,拉住她的手,说“握握手”或者打招呼摇手说“你好”。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宝宝改变了以前的习惯。

6.多带宝宝到公共场所玩耍,接触其他小朋友

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是可以进行短暂的互动、友好的交往以及一定程度的分享的,包括一起玩玩具、玩沙玩水、玩滑梯、分享食物、互相帮助等等。在外玩耍可训练孩子如何在公共场合等待,在公共场合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与其他人打招呼等,这样能与孩子有简短的互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