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治疗主要是由心理分析学派的理论发展而成,指出儿童主要是透过游戏来将内在的焦虑外显化,并透过与游戏治疗师的互动,从而增加对自我行为和情绪的认识,并促进个人发展,加强自我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和能力。它可以透过任何让孩子感到放松的游戏来进行,包括画画、扮家家酒、沙箱等。

来到游戏治疗室,周围的架子上摆放著各式各样的玩偶。“有的孩子无法在言语中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却能在游戏中将忧虑体现出来。”游戏治疗师黄晋亮说道。他认为现今大部分来接受治疗的孩子都是由课业压力引起,“当然,其中也有个人或家庭因素,但由课业导致的个案明显比以前要多些。”现今孩子的课业繁重,就连上课以外的时间也被安排得满满的,让孩子无从适应。繁重的课业压力与家长师长过高的期望导致现今越来越多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

“有些孩子只需要进行三两次游戏治疗就可以复原;有些孩子却需要更长的时间。”依照个人的心态与状况,游戏治疗师会给予不同的治疗与辅导。他透露,曾为孩子做高达60次的游戏治疗。

孩子的情绪波动与改变是压力过度的症状之一,家长只要稍微留意就能发现。“孩子忽然变得沉默或是格外反叛、暴力,家长就必须多加注意了。”他表示,曾有孩子因家中兄姐的成绩标青,因此父母对小辈的期望更高。“孩子本身或有些母亲的精神困扰遗传,但父亲的态度是引爆孩子患上忧郁症的主要因素。”

黄晋亮解释,沙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沙箱游戏也是游戏治疗的一种。在沙子与手掌的反复摩擦中,孩子能慢慢放松,找到情绪的宣泄口。
黄晋亮解释,沙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而沙箱游戏也是游戏治疗的一种。在沙子与手掌的反复摩擦中,孩子能慢慢放松,找到情绪的宣泄口。

家长的鼓励孩子的信心来源

“游戏就像草药一样,能帮助舒缓孩子心中的焦虑与压力。”当孩子透过游戏彻底放松自己,便能在潜意识中以玩具或游戏呈现出心中的想法。黄晋亮透露,曾经有个孩子因被老师责罚而对周遭陌生的人事物感到害怕,一般会出现战战兢兢的情况。“孩子甚至一到学校,或到该名老师的课时,就会开始哭闹,出现不舒服、呕吐等情况。”他解释,这些都是基于孩子对课堂生活感到害怕和抗拒所导致。

“刚开始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孩子的母亲每天都亲自送孩子到课室,更需要待在校园范围内,孩子才能安心上课。”

刚开始进行游戏治疗时,孩子表现得非常拘谨与焦虑。“他不敢触碰任何东西,一直到我开始建议他做这个、玩那个,他才敢慢慢地去触碰其他东西。”基于害怕被责备的心理,孩子容易对外界感到无助与被动。虽然如此,黄晋亮对家长的态度感到敬佩。“孩子哭闹不愿上学的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就连老师都开始感到厌烦,孩子的母亲却依然保持耐心,不断地鼓励孩子。”

“透过游戏与治疗师的技巧性辅导,孩子更能表达心中真实的想法。”黄晋亮的游戏治疗室中被摆满玩具的架子围绕著,孩子能在里面建构自己的小天地,从而寻回自我。
“透过游戏与治疗师的技巧性辅导,孩子更能表达心中真实的想法。”黄晋亮的游戏治疗室中被摆满玩具的架子围绕著,孩子能在里面建构自己的小天地,从而寻回自我。

家长的鼓励是孩子最大的支持。黄晋亮认为,唯有鼓励孩子重新站起来,面对自己的问题,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后来,孩子不仅能够自己独立去上学,甚至可以在教师节时为所有老师准备小礼物,包括那位曾经处罚他的老师。”他坦言,孩子在经历过这样的心理挫折后重新站起来,在往后成长的路上就能建立起独自面对问题的能力。如果家长不肯让孩子面对及解决问题,将可能形成叛逆或内向人格,“由于无法面对问题,严重者在逃避问题时可能会有自残或自杀的倾向。”

勿惯性逃避问题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家长可尝试:

1.多鼓励孩子:适量的鼓励能增添孩子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问题。

2.多与孩子聊天:聊天时最佳的良药,尤其在睡前与孩子聊天能让孩子放松心情,从而透露自己的生活情况。

3.陪伴孩子玩游戏:在游戏的时候也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孩子一般会认为能够陪伴自己玩耍的家长是亦师亦友的家长,因此会较于信任,从而将自己面对的问题告诉家长。

4.帮助孩子面对:在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后,设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而非一昧地责怪对方或不理睬。解决问题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也能从中塑造孩子面对问题的抗压力与正面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