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嘉玲希望能让更多大马人认识蓝晒,同时想以此为媒介,制作更多与大马文化有关的蓝晒作品,展现大马独特的一面。

你知道“Blue Print”(蓝图)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吗?它来自于蓝晒工艺,因其耐脏,不易脱色,被用在影印、建筑绘图上。而今,也经常有人将这个工法用在艺术创作上,旅居大马的香港蓝晒艺术家黎嘉玲就是其中之一。

蓝晒(Cyanotype)是一种古老显影工艺,早年用在影像处理上。这项技术在19世纪时由英国科学家兼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发明,因其必须以阳光照射,并以最终呈现蓝色影像而得名。蓝晒被用在拷贝的用途上,如手稿复印、记录植物形状等,更从中发展出世界上第一本摄影集。后来蓝晒衍生到工程制图的复印上,提高了工业技术的效率和水平,广泛地被使用了长达一个世纪。

要用蓝晒法创作,必须将铁氰化钾(Potassium Ferricyanide)和柠檬酸铁铵(Ammonium Ferric Citrate)两种药水以1比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涂在卡片上,静待风干,再将想“复印”的物件压在涂抹了药水的卡片上。曝晒一段时间后再冲水显影,之后浸过双氧水才能将物件“复印”出来。

“虽然这项技术历史悠久,但因为它并不稳定,所以渐渐地被取代,最终才慢慢被用在艺术呈现上。”黎嘉玲解释,蓝晒法的显影效果会被阳光、涂过药水的纸张影响,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将影像晒出来。

一年半前,黎嘉玲来到大马开班授课,推广蓝晒艺术。她以旅居方式游走大马,一般以走到哪里,教到哪里的形式进行,并没有固定的合作对象。每次办工作坊,学生都以成人居多,早期的学生大多为摄影师,后来才逐渐有艺术爱好者前来参加。

“或许是蓝晒法原本就与摄影有关,大多摄影师都想要了解和接触它。”黎嘉玲笑说,由于蓝晒这项工艺在大马少见,因此也曾有人从刻意外地开车前去上课,就是为了了解这项工艺。“在马六甲开班时,有人从吉隆坡来上课;在巴生开班时,也有人从芙蓉过来上课。”

前来上蓝晒工作坊的学生大多为想了解蓝晒显影法的摄影师及艺术爱好者。
前来上蓝晒工作坊的学生大多为想了解蓝晒显影法的摄影师及艺术爱好者。

从无到有 舒压创作

“蓝晒其实很简单,任何人都能做。”黎嘉玲指,蓝晒是一个入门门槛较低的艺术功法,且制作简易,一学就能上手。尤其蓝晒的感光液不像黑房般伤手,因感光度不强,儿童也能使用。黎嘉玲笑说,制作蓝晒作品就是从无到有,犹如魔术般,是舒压的好方法。

“上课的学生在看到最后浮现的画面时,都会很开心,那种感觉很疗愈、很惊喜。”她表示,上课的氛围十分轻松,即使是没有艺术背景的人也能完成,就连她自己早年学习制作蓝晒作品时,也会在制作过程时享受放空的状态,“那种感觉真的很舒服。”

除了教授蓝晒制作,黎嘉玲也会在工作坊里分享一些制作贴士及保存方式,以及一些制作蓝晒的心得。“蓝晒是一个很特别的显影法,晒得太久不行,晒得不够久也不行。”她解释,晒得不够久,影像显示不够清楚,而晒得太久则会有褪色迹象。她指出,蓝晒作品需要曝晒的时间没有一定的标准,一切需要按照太阳的“晒度”来进行评估。

取材
将想要印制的物品放在已涂上药水、经风干的卡片上。

曝晒
压上透明卡片,再用夹子夹紧,才能确保曝晒后达到满意的效果。

冲洗
曝晒后需要放在流动的水下冲洗一段时间,直到图案全部显现为止。

显影
浸过双氧水,加速显影。

艺术无国界 异地授课文化洗礼

“去年年初,那是我刚来的时候,对大马也不熟悉,就跑到登嘉楼开班。”来马授课一年半,黎嘉玲坦言,语言仍然是最大挑战。当时的她并不知晓登嘉楼以巫裔居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宣传,却没想到这些平台其实无法将讯息传给当地人。“我的平台都是以中文、英文为媒介,当然没办法接触到当地人。”

在工作室里等待学生上门的时候,她遇到一位水彩画家,对方为她找来12名学生,而这些学生都是当地的艺术家。“当时班上有80%的学生是巫裔,以马来文沟通,而我以英文上课,难以与他们沟通。”所幸艺术无国界,这批学生都有艺术背景,即便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也能明白黎嘉玲要表达的意思。也基于无法以马来语沟通,黎嘉玲的学生迄今仍以华裔居多。

以游走大马的方式授课,当然会在不同地方留宿。“有时候是有人提出可以给我免费住宿,所以我就过去了。”黎嘉玲说,家中两老也曾为此感到担忧,怕她受骗,但她庆幸自己至今仍未遇到坏人。住宿方面,她会在社交媒体的对话当中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信赖才做决定。

黎嘉玲以游走大马的方式开班授课,如若有人提供免费住宿,她也会考虑到对方家里小住几天,偶尔也会因志同道合而开班教授对方的小孩。
黎嘉玲以游走大马的方式开班授课,如若有人提供免费住宿,她也会考虑到对方家里小住几天,偶尔也会因志同道合而开班教授对方的小孩。

“我反而是与人合作开课时被骗。”她透露,当时自己初到大马,与一家咖啡馆合作开工作坊,却不想抵达之后发现学生人数与被告知的不符。“多了两名学生,而这两名学生是对方的孩子,所以他不愿意付学费给我,他说只是两个孩子,让我不要那么计较。”黎嘉玲感叹还是有人不懂得尊重艺术这项专业。

大马人对蓝晒艺术的接受程度颇高,虽然目前知晓蓝晒的人还是不多,但黎嘉玲希望在自己游走完大马后,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门艺术,同时学会保护这里的文化。黎嘉玲在大马开班授课之馀,也将各种大马独有的文化品如娘惹传统服装格芭雅(kebaya)、原住民项链、食物中常见的蝶豆花等,制为蓝晒作品。她希望在离开大马之前能搜集到各种能代表大马文化的作品,并将之以个人展的方式呈现于大马人眼前,答谢这一路上遇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