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寂寞和沉闷会激发创意,因此在行动管制期间,各类活动像是游泳和音乐等,也开启了网络课程和活动,而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严肃庄重的辩论,近日也在网络上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网络辩论课程、App、赛事,其实在中国早已盛行。当地的地域广大,活动很多时候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线上辩论活动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本地,为了在行动管制期间实践所谓的“停课不停学”,在抗疫情期间,本地许多辩论爱好人士纷纷开启了线上辩论课程、营会,还有赛事。让大家在“宅家”时期能学还能辩,网络上也看见许多人表示这样的线上辩论活动无疑为宅家生活增添了乐趣和生气。

辩论竞赛转换舞台 脑力口才 线上较劲

行动管制令解放日遥遥无期,让许多的原定好的辩论赛被迫展延。期间,一些辩论爱好者在家也没闲著,不仅将赛事改为网络竞赛,还举办了各类课程教学、发布辩论相关的影片等等,让本地中文辩论圈在网络中“百花齐放”。

近日,面子书上越来越多平台相继举办论活动,像是“全网辩”、教育服务平台博学院的网络辩论赛、“改辩世界”全马华语网辩论公开赛,以及“思匠文化”推出的线上营会课程等。竞赛辩论原本是有主席和计时员在中、正反两方辩手代表在侧、评审团以及观众群的线下活动,近期因为行管令,改以线上模式接触大众。与辩论相关的网络课程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让更多人更容易地了解并接触辩论这回事。对此,被誉为大马中文辩坛教父的梁泽宗有什么看法呢?

“说到竞赛辩论,参与者需要平台才能检验自己的所学所思。当前的直播通讯科技突破了辩论舞台的边界,甚至确保了多方视像及音声传讯的稳定,适时填补了辩论推动人的空虚、指导人的苦闷以及参与人的困顿。”梁泽宗坦言,自己对如今传讯技术的进步感受颇深。

“5年前我曾参与网辩的评审工作,当时的状况基本等于收听线路不稳的收音机,很难有具体的与会感。更甚的是,由于辩手不会因应状况不同而调整语言表达方式,当时全场比赛基本像在听DJ的街头演说,极需耐心和包容。近期参与了数场网络比赛,发现视听二觉均备,许多辩手已懂得按照场景而略调表达方式。”

网络辩论赛应长久发展

他以担任网辩评审的经验分享,许多受怯场或过度兴奋等因素影响而失焦的辩手,在网辩里都相对专注、对焦及稳妥。“以后或许将催生竞赛的双轨制,分别满足享受舞台张扬演出者及喜欢潜沉对话者(包括跨界者)。除了能让不同特质的辩论人都有发挥的空间,也使竞赛辩论展现更多超出想像的姿彩。”

他表示,随著网络辩论教学与竞赛的普及,能带来两种良性发展:“第一是打破实力阶级,拯救辩坛遗珠。网络授课为受先天发展条件局限的队伍带来生机,在认知与锻炼手段的普施中,拉近与传统强权的差距,同时让乏人指导的遗珠及早提炼;第二是让在线辩手可以突破区域限制,甚至强弱不恰的阶级限制,更频密地组队带动更具体的交流。”他认为,即便日后疫情已稳定,行动管制令得到解除,网络辩论赛也该继续发展,“将一个本属于小众的项目置于“发展位置”,可以允许更多可能性,期待更多表达模式。”

本地首家辩论企业 思匠文化 致力推广所爱

在各类辩论活动于网络“百家争鸣”时,本地首个以辩论为主轴的企业——“思匠文化”也开始崭露头角。其创立源自几位辩论爱好者对辩论的热爱。代表李荣森透露:“辩论作为一种思考与表达的工具,不应只是局限于竞技舞台上,而应该普及到社会大众,让辩论能力成为公民社会中的基本素养。因此,我们去年便决定成立思匠文化,一个以辩论为教育基础的思维企业。”

因行动管制令的实行,辩论活动转向线上,更因此提高了受众范围。
因行动管制令的实行,辩论活动转向线上,更因此提高了受众范围。

团队4人曾是各自大学辩论队的作战先锋。“大家在学习辩论的过程中收获良多,包括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跃进。正是体验到辩论对人生轨迹的影响,同时有感于辩论有其永续发展的需要,我们希望将这经验分享给社会,一来让每个人都能体会辩论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二来也有助于辩论活动的自给自足、持续经营。”

创立至今,该企业举办了好几些辩论课程,也在行动管制期推出了一系列网络辩论体验课和营会。“致力推广的关键原因在于我们相信辩论。辩论虽然不是唯一的思考工具,但的确能有效弥补现今教育的不足。大马教育普遍上重视考试与成绩。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很难培养出拥有主动学习能力、能自信表达、有人文关怀且懂得尊重聆听的学生,而辩论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点。

李荣森表示:“辩论虽然不是唯一的思考工具,但的确能有效弥补现今教育的不足。大马教育普遍上重视考试与成绩。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很难培养出拥有主动学习能力、能自信表达、有人文关怀且懂得尊重聆听的学生,而辩论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点。”
李荣森表示:“辩论虽然不是唯一的思考工具,但的确能有效弥补现今教育的不足。大马教育普遍上重视考试与成绩。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很难培养出拥有主动学习能力、能自信表达、有人文关怀且懂得尊重聆听的学生,而辩论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点。”

辩论不是吵架 而是理性讨论

当一群辩论爱好者正努力推广辩论时,是否意味著国人应该更了解并接触辩论?梁泽宗表示:“大多数人都误解辩论,而自己却不断亲身演绎对辩论误解的内容。许多人以为辩论即吵架,自己爱好和平,所以不屑为之。事实上,辩论要求的是尽量用论点与他人争议,减少用意气、感受、口味作为争议的推动与工具。”他强调,“论”即无论持方为何,该意见都需分析、推理、有举证、还有结论紧扣主题。“辩论就是以论进行争议讨论。别人持反对意见,你要用刚才那套意见回应,或为该套理论辩护。论并不基于情绪牵引,也不是因为别人质疑就顾左右而言他地对应。”

梁泽宗认为网络辩论赛被也该被继续发展,“将本是小众的项目置于‘发展位置’,可以允许更多可能性,期待更多表达模式。”
梁泽宗认为网络辩论赛被也该被继续发展,“将本是小众的项目置于‘发展位置’,可以允许更多可能性,期待更多表达模式。”

让人有更宽容的认知

或许有者会认为辩论颠倒是非、强词夺理。对此,他回应:“由于竞赛辩论的立场是抽取,赛制是通过竞争机制牵引参与者实践争议世界的锻炼,所以难免有沙石。可所谓颠倒黑白,到底源自辩论人胡言乱语,颠三倒四;还是从来不曾反思自诩正当的看法天然正确?即便正确,就一定天然正当,不是阶段适合?若是正当,难道就只有一个认知进路,不能有其它思路?辩论不会使人变善,也不会让人超能。它只能让一切的自诩正当,带来更宽容的认知;它只会将认知系统,从偏感知,到认知与感知均备,多一个理解世界与自己的能力而已。”

他打趣地说,许多人还是认为竞赛辩论有好多技巧、耍嘴皮、爱炫、争胜忘义…“确实如此。竞赛辩论作为实质辩论的锻炼,难免沙石尽显。辩论虽然强调客观理性为论之本,而论为辩之用。但现实世界无疑太多谋略诡辩、太多理情混杂的挑战,所以竞赛辩论的设计,自然含有拆解与对应这类挑战的项目。”

谈到辩手需要具备的条件,他提出:“要懂得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就算表达能力不好都可以因为思路明确而成功影响他人、就算思路混乱都可以藉表达方式而让人拜服…只要有上述条件或是目标,愿意接受自己在磨出潜藏能力过程中的丑态,都适合参与竞赛辩论。”

无间求进 才是好辩手

他透露,当今的华语竞赛辩论,已经从开端时期偏向重视舞台效应,逐步发展到思路、表达、资料及处理能力了。若想要当一名称职的辩手,他认为应该具备无间求进,不以量少为得,以及减少划地为牢的态度。“许多辩论人无法在演台上获得应有的掌声,其实问题都在自己的态度。辩论,甚至任何项目,要将勤当嬉,才能磨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