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森林教室(Jungle Classroom)活动的一群爸爸妈妈及孩子,来到位于吉隆坡甲洞(Kepong)的马来西亚森林研究局(FRIM——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laysia),貌似轻松不过的聚会及简单野外教学,但实地经历的学习,却最为深刻。

在绿树包围之下的马来西亚森林局,虽然是炎热的早晨,却还能呼吸到空气中的清爽凉意。于是数十家人,悄悄在这个小森林内聚集,带著孩子参与一个有趣的自然课程。

森林教室的课程再简单不过,让大家开始聚集在一起,然后带动孩子做一些早操。接著享用各自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后,就让孩子们集合起来,由负责老师说一说绘本的故事、讲解一些相关主题课程。

针对本次主题为“虫虫特工队”,老师的授课重点是让孩子们认识昆虫,并理解昆虫与生活的关联性。之后,孩子们将在环境中实作,由家长带领他们捉一些森林中小昆虫,经过观察再放生。

“森林教室一个月举办一次,到目前为止办了将近4年。活动因为在面子书上开放参与,结果每次都爆满。”森林教室发起人易佩莹笑说,“我的两个孩子都住在公寓,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机会少之又少。”她于是想,既然自己住在甲洞,那么同样就找住在甲洞的其他妈妈,一起带孩子出来玩。

“我很记得,那时马上就有个妈妈提议说去逛商场就好,因为那边有地方让孩子玩。我就想说,到了那边孩子们还是在玩电动游戏,好像也不太好,于是我就提议来森林局。”

瀑布捡石画瓢虫

她回忆,一开始只想到一起野餐,但是只有野餐,孩子们无所事事地好像也挺闷,所以就想到进行一些手工的玩意。于是一伙人就到森林局的瀑布捡石子,把它们画成瓢虫的可爱造型。

“当年的活动由5个都住得很靠近,却完全不认识的家庭参与,后来大家把这个经历、照片搬上面子书,引起许多家长的注意,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

渐渐地,几次活动之后,妈妈们开始使用面子书的活动(Event)功能,让大家都能邀请朋友参与。后来,妈妈们开始组织出类似委员会的结构,针对每次活动内容的不同,进行资讯性讲解。就像这次的主题为昆虫,活动内容除了昆虫,还包括树木花草,甚至水源、风能等自然题材,让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学习。

每次当森林教室开课,易佩莹都必须上网收集资讯,实用且符合情境,务求让孩子们可以亲身经历教材中的一切事物!
每次当森林教室开课,易佩莹都必须上网收集资讯,实用且符合情境,务求让孩子们可以亲身经历教材中的一切事物!

实地操作才能领悟

《中庸》里记载至圣先师孔子的一段话:“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只听老师说,往往很快忘记;亲眼见过,就容易记得;亲手执行,才能真正领悟其中道理。

很多时候,不只是教育工作者忘了这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就连主导孩子教育的家长们也忘了这件事。

易佩莹说,活动大约进行了两年的时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那就是增加了自然探索的项目。这项目根据主题而进行不一样的实际操作,像是昆虫主题就让家长跟孩子们动手捉虫、水的主题就检测酸碱值(PH值)、岩石主题就到山上找不同类型的岩石等等。

“我们的孩子都长大了!活动曾经充满2岁至5岁的孩子,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就让他们能够借此学习到一些更深入的事物。”基础课程通常花费一个上午的数小时,更深入的甚至有两天一夜的活动。如果是需要夜宿的活动,大多数会以露营的方式进行,孩子们的印象更为深刻许多!

亲近大自然 加强环保意识

活动中孩子纯真的笑容,以及他们在听课时极为专注的眼神,不禁让人醒觉,森林是孩子们最好的教室。

森林教室提倡的是:回到大自然,回到自己,向大自然学习,做自己。如果不想一开始就跟其他家庭一起行动,那么家里附近的公园就是大自然了!只要用心观察,蹲下来,草地也是一片大自然的最佳缩影。

很多家长有时候无法接受某些活动会弄脏衣物,但因为森林教室一向来对活动内容不透露太多,大人们都到活动当天才被逼带著孩子,做也许连自己都从没做过的事。换个角度想,这样的经验可能让更多父母学会:“既来之,则安之”。

大海就是垃圾桶?

经历44期,每个月一次的森林教室就这么匆匆地过去了好几年,易佩莹的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但也对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如此,也有家长告诉她,孩子参与这类活动后,对于自然环境的观察能力明显变强,会注意到身边的昆虫、花草树木等。

“再来就是跟大自然的亲密度。”她说,“我们每天都在谈环保,所以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很强,但如果突然对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说环保,对方可能没这方面的意识。”易佩莹分享,有一次到外州的渔村去,孩子吃完了冰淇淋却找不到垃圾桶,于是她让孩子去问商店老板,结果老板竟说往海里丢就行了。

“这就是落差所在,你突然跟一个成年人说环保,他们没那种与大自然的紧密度,但孩子不同,从小到大都与大自然作伴,知道环境意识的重要性。”

相比起只在城市走动的孩子,参与过森林教室的孩子,往往都吵著要去野餐而不是购物广场。妈妈们表示,虽然华裔族群较少在进行野餐等活动,孩子同样割舍不掉电动玩具,但让家庭生活活出更多元化的色彩,相对来说非常重要。而相信这对于许多城市家庭来说,是个相当迫切的生活文化出口。

活力无限且好动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既然森林教室提倡让孩子们在环境中学习成长,那么当然就要先让孩子们尽情动一动,再来慢慢上课。
活力无限且好动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既然森林教室提倡让孩子们在环境中学习成长,那么当然就要先让孩子们尽情动一动,再来慢慢上课。

只有父母不适应环境

易佩莹强调,森林教室其实只是负责带动风气,家长们在参加互动之馀,也更应该带孩子到户外走走。

而对于适应与否,她强调,大自然环境只有不适合父母,没有不适合孩子。面对种种环境因素,很多时候都是父母感觉不适应,孩子往往都能玩得非常开心。

“譬如进行丛林徒步,孩子们可以兴奋地脱了鞋子就走,但大人往往很拘谨,觉得很脏。”这就是家长对事物认知,而孩子往往会照著父母所灌输的印象成长。她笑说,有不少家长是抱著婴儿甚至挺著大肚子来参加活动,所以没什么不适应、不适合的问题,就只怕抢不到位子。

“我们每次都将人数限制在20个家庭左右,真的没办法再容纳更多家庭,因为就像刚开教课那样,我已经喊到喉咙快破了。”面对20个家庭,负责带领的森林妈妈却只有数人,明显人手不足。

易佩莹希望能有更多志愿人士,以非商业化的方式推广并号召同类型活动,才能让更多家庭有机会参与,而她也非常愿意分享一些诀窍。

森林教室的收费多数为儿童10令吉,成人免费但需要带食物来参与。像马六甲、新山都已有不同的妈妈们展开活动,让森林教室继续散播!

天天都是好天

新山森林教室负责人陈慧君也分享许多趣事:“我们办第一次爬山活动的时候,有很多年纪小的孩子来参加,大概2岁以上,甚至也有六十多岁的奶奶一起参与。不管在上山还是下山的过程中,大人们自然而然地发挥出守望相助的精神,这就是最好的身教。”

“我们也办过一日游,例如乘搭火车到乡野去,让家长和孩子学习等待,不是执行每件事都需要赶、赶、赶!”大人小孩在稻田里,还脱鞋卷起裤脚,玩起泥浆来!

她兴奋地说,“我们也带大家到海边去,才发现,原来还有好多孩子是没有去过海边!”偶尔,森林教室也带领大家在公园里做瑜伽、静坐,享受周遭环境带来的昆虫声、风声、雨声,还有自己的心跳声。

雨天最让孩子们期待,不过家长们就头痛了。可是在这里,经过几年的活动,好多家长已经开始学习到,不管晴天雨天,天天都是好天,只要家长们稳定地陪伴孩子,孩子们自然也能更享受每一个时刻。

“每次我们都选场地宽敞的地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慢!我们不赶时间,陪孩子慢慢来,慢慢做,慢慢走,慢慢说,只要心不急,大家都能感受自在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