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求效率的台湾,有一小群人始终坚持以柴烧呈现食物的美味。他们花时间升火、细心看顾火候,传递的是手作的温度、朴实的心意,也是大家失去已久的温暖人性。这种慢火烧出来的食物,是机器无法取代的味道。

窑烤面包天然香

来到阿植位于新北市三芝的家,一进门,就见到柴火劈里啪啦地在石窑中热烈燃烧。木质香气弥漫在屋子里,温暖的感觉与外面有如天壤之别,“今天先烧柴跟做面团,烧到晚上熄火,明天才能用馀温烤面包。”阿植每周只烤一次面包,却得花上整整两天。日子过得很简单的他,自己动手造窑、捡柴、培养酵母,就连麦子也是自己磨的,“就想过古代人的生活啊,你不觉得现代社会失去很多东西吗?做面包可以体现我想要的生活。”阿植淡淡一笑说。

上山拾木,让阿植学会判断每种木头的状态;比小孩难养的湿性酵母让他懂得尊重大自然;做面团前才低温磨麦,最能展现麦子的生命力。他的面团里只有面粉、水、盐、酵母,不含奶、蛋、油与糖,配料也只选天然食材,橄榄、蔓越莓、南瓜子,总共只有7种口味。

热切面包会破坏结构

一夜过后,窑炉里的温度缓缓下降,隔日天还没亮,阿植和弟弟就把窑里馀烬清空。面团发酵了一晚,阿植好像对待珠宝似的,一个个触摸检查。早上八九时开始将面团放入窑中焖烤,陆续出炉四五轮,虽然小店开在三芝旧社区里,但不到中午就有老客人进来串门子等面包。

阿植和弟弟极有默契,一个负责从窑内取出面包、一个量温度,确认烤熟了才会晾在架上。刚烤好的面包还冒著热气,面粉香气随之飘溢出来,让人迫不及待想切开一尝,但阿植坚持著,“不行,一定要凉了才能切,不然会破坏面包结构。”

直到终于能拿起一片入口,以高筋面粉为基底的面包,拥有极富嚼劲却不失柔软的口感。记忆中的外脆内软、麦子的熟香,此刻全都从味蕾召唤出来,让人忍不住把7种口味的面包各要2个,带回家跟亲友分享。

砖窑烤鸡烟迷醉

说到最有古早味的柴烧美食,怎能错过正港台味的砖窑烤鸡?采连锁经营、分店却各有特色的“台湾番鸭园区”,在桃园平镇开幕一年的“金陵店”,就有3座老板亲自设计、专门用来烤鸡的大型砖窑。

台湾常见的龙眼木、相思木和樟木,就堆在砖窑旁,负责烤鸡的师傅不时在砖窑下方添入柴火,上面放置的圆形铁桶用来吊挂鸡只,柴火熊熊燃起之后,下方的热烟雾全往上窜流,焖在铁桶里的全鸡于是有了烟熏香气。

烤鸡要好吃,全凭师傅三不五时的关心探看,100天大的当天现杀土鸡,肉质本来就嫩,经过清洗、去除杂油,再经过一两小时的“中药SPA”,让烤好的鸡肉不需沾酱就非常入味,外层的脆皮当然是麦芽醋水的功劳,而熏烤时滴下来的鸡油,也全数落在盘中。

如此人间美味,当然一滴也不能浪费,鸡胸肉单吃虽然略涩,沾一下鸡油,居然顿感滑润油香,好吃到吮手指。

柴烧麦芽膏在跳舞

像阿植一样,台北盆地南端的石碇山上,同样有人过著深居简出的生活,这是一家人的柴烧麦芽事业。半夜3时就要起床烧柴、煮糯米与小麦草,一直忙到糖化脱水后继续煮原汁。工作到早上的老爹王正常,通常要到这时才能稍稍喘口气,坐在树下露台晒晒太阳。“来试试麦芽膏!”头发花白的他总是亲切地对客人招呼,递著用竹签裹起一团、柔软的麦芽膏。

这麦芽膏不似一般的那么甜,质地不硬却不黏牙,咕溜咕溜就滑入喉咙,在嘴里轻盈得不留痕迹,再尝一口加了蝉蜕、枇杷叶、桑椹叶等中药的“加味麦芽膏”,只有青草的清香馀韵留在口中,相当舒爽。

当年老爹54岁退休搬到山上,看到隔壁的阿嬷用柴火煮麦芽膏,勾起他小时候收铁罐换麦芽糖的回忆。“会用柴烧也是象征传承,烧柴的火你看它跑来跑去,跟用瓦斯的就是不一样,会跳舞啊!”60岁才学煮麦芽膏的老爹笑著解说,古早的柴烧不但节省能源,火性温润柔软,烧出来的麦芽味道便也温柔起来。

跟别人的柴烧麦芽膏不同的是,老爹不但自己种小麦草,还坚持辟出小麦草专用的暗室,“小麦草要甜,不能长到变绿色,不然会有苦味。”拔了一小撮,一口嚼下,滋味非常甜,而且会回甘!原来糯米用木桶蒸熟后,就和这小麦草一起在50度的柴火馀灰中焖拌糖化,用木桨不断搅拌4小时,才脱水熬煮原汁。

高温爆发披萨味

台北都会区里最常见的柴烧美食,非披萨莫属。主掌“PIZZERIA OGGI”的谢宜荣是掌控柴烧披萨技巧的个中翘楚。

“柴烧披萨使用的木头有两个原则,一要硬度够、耐烧,二是不能有任何油质,因此龙眼木与相思木最广泛使用。”谢宜荣解释,“披萨是在摄氏400至480度、以60到90秒的速度烤出来。”

一般的拿坡里披萨样式简单,谢宜荣却推出造型独特的“瑞可达油渍辣味鲔鱼披萨”,在星形边角中包入瑞可达芝士(Ricotta Cheese)。另一款膨得像颗气球的“帕马火腿披萨堡”,更是他原创的罗马披萨,烤好才涂上的蒜油气浓郁,帕马火腿自然咸香,味道简单却馀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