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帮助别人及被人帮助的机会,例如:看到纸屑能随手捡起、在公车上让位、帮忙按电梯、为提重物者开门…等举手之劳。

我们常听到:“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等名言,但在生活中,我们是否把握住可以帮助别人的机会,随时日行一善呢?还是任由行善的机会从手中溜走?“助人”究竟只是一种口号,或是已经在生活中落实了呢?一般家庭重视孩子有形的成绩或成就,却忽略了人格及德性的陶冶。父母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成为热心助人的小朋友?本篇列出5个做法供你做为引导孩子的参考。

长辈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正确观念,进而落实在生活中,孩子自然能养成热心助人的美德。
长辈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正确观念,进而落实在生活中,孩子自然能养成热心助人的美德。

做好事,多我一人也好

路上看到纸屑随手拣起,使居住社区、公寓、大楼的环境变得更美好。让孩子知道,尽自己一分力,不只是帮助别人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相对的自己也能受益,一举两得。环境卫生并不是大楼管理员或是清洁人员的事,是每一个住户可以一同关心及尽力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若能使孩子养成“做好事,多我一人也好”的心态,既能自助又助人。相反的“做坏事,少我一人也好”的心态,更要提醒孩子。一张信箱里的广告纸,丢在地上少我一人,只要顺手带回家或丢入纸类回收箱,环境卫生就是件容易维持的事。

养成家人互助的习惯

相信以下情形在你家中也曾经上演:每次请孩子帮忙拿东西,孩子就会回答:“为什么?你不会自己拿?”或是“每次都叫我,你为什么不叫妹妹拿?”因此,家庭生活中家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是练习及体会“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良好互动的开始。在家练习家人彼此相互帮忙时,父母本身也不要忘了请孩子帮忙时表达应有的礼貌,及帮忙后的致谢。

以身作则

身为父母常常扮演说教的角色,“你应该…”是父母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态度的养成有时并非一朝一夕,孩子跟在父母身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唯有父母本身认同“助人就是自助”的价值观,并且在生活中处处实践,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能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德。

让孩子从小分担家事

家事不是妈妈或家长的专利,养成孩子在家中分担固定家事的习惯,一方面使孩子有做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在做事中感受家长的辛劳,养成体贴别人的心。正因为能体贴别人,才会产生想要帮助别人的情怀。

带孩子参加社区服务

利用假日带孩子参加社区资源回收、大扫除及各项公益或服务活动,从参与活动认识许多热心公益的人,从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可以强化孩子服务的动机与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