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把盂兰盆节和中元节划分为佛教或道教的节日,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副总会长兼雪隆分会主席明吉法师表示,农历七月的“鬼节”在本质上无关宗教,而是民间的习俗。

虽说盂兰盆节起源于佛陀时期的印度,但明吉法师强调,农历七月长久以来被认为是鬼月,其实并不是出自宗教的典故。他说:“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人自己想出来的,像是哭丧,和宗教没有关系;七月歌台,也是人们自己想要的。”

明吉法师续称,宗教有时候不是嘴上说说或是表面做做就算是信仰,他出示一段尼泊尔杀生的影片,说:“尼泊尔是佛教国家,却不见得所有人都奉行佛陀慈悲和谐的教诲。信仰它很复杂,不是嘴上说是,字面上看是,就是了。”他补充:“就像大马华人,很多都说自己是佛教徒,但真的是吗?”

农历七月不该是焚烧月

佛教主张诵经念佛,曾被拿来当作话题,被指不认同道教仪式大量焚烧,佛、道两教似乎处处存在冲突,明吉法师针对这一点,提出了他的看法。“农历七月不该是焚烧月,我们呼吁减少,如果可以就尽量不烧,这无关宗教,因为焚烧其实也不代表道教,而是华人的习俗。若真要烧,意思上即可,没必要花大量金钱去破坏大自然。佛教提倡环保不杀生,但也注重儒之道,不会阻止别人去做,所以冲突之说,不存在。”

明吉法师表示,许多人在父母还在世时不敬,父母死后想要尽孝,因此农历七月也被视为孝道日,道教徒请道士,佛教徒就请法师。但他也强调,超渡并不只是超渡亡灵,也不是请100个法师就是尽孝,超渡也不一定就能升天。佛教主张的是“拜忏”,也就是忏悔过去的业障,并且真心悔改不再犯。

明吉法师指,佛教提倡慈悲和谐,众生平等,佛陀的教诲导人向善,并非只有佛教徒可以遵行,也不是说遵行了佛教的理念就一定得是佛教徒。
明吉法师指,佛教提倡慈悲和谐,众生平等,佛陀的教诲导人向善,并非只有佛教徒可以遵行,也不是说遵行了佛教的理念就一定得是佛教徒。

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佛教的农历七月从不鬼影幢幢,反之也被称为“僧伽月”、“功德月”、“报恩月”、“孝道月”或“福田月”,七月十五也被称为“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许多佛教寺院举办盂兰盆法会供佛及僧的日子。明吉法师简单说明:“佛陀时期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来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托钵,只在山中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称作结夏安居。经过3个月时间,到了七月十五,也就是安居结束之日,所有僧众把自己的修行体悟一一向佛陀报告,等待佛陀的印可,也就是现在的‘佛欢喜日’。”

而盂兰盆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来自目犍连尊者救母的故事。目犍连能以天眼通,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有一天,他忽然想起死去的母亲,于是运用神通力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链接在一起。目犍连见状,不禁伤感万分,孝心油然而生,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藉神通力往飨老母。但是他的母亲取饭尚未入口,便化为火炭,不能饮食。他连忙请示佛陀。

故事传入民间后续演变

佛陀告诉他:“你的孝心虽然感动天地,但天地神祇对毁谤三宝的人也无可奈何。你现在唯有仰仗十方僧众威神之力,才能令你母亲脱离饿鬼之苦。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的解居自恣日,于此日,做子女的人应当为七世父母以及现在父母设百味珍肴饭食,新鲜果品,放在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僧众。”目犍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养圣僧大众以后,其母即于是日脱离饿鬼之苦。盂兰盆后在印度流传,后传进中国,唐朝诸帝,太宗、德宗等皆极为重视,后来也传入民间,在不同的地方演变成稍有不同,我们今日所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