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什么东西坏了,人们会说,去找人修一修;现在,什么东西坏了,人们会撇撇嘴说,哪还找得到地方修,还是买个新的算了。”修表师傅吉资鹏坦承,修表行业正也面对著同样的问题,

在“维修文化”逐渐消失的年代,修表师傅吉资鹏一直秉持著传统的维修准则:能修的就修,不能修的才换,虽然只是几块钱的事,绝不马虎。尽管已是夕阳行业,他却从未想过离开,反而更加重视每一名前来修表的顾客。

“手表坏了,不就换新的咯!”随著手机的普及,手表不再是必需品,吉资鹏苦笑,“很多人不再购买手表,一些名牌手表也都由厂商负责售后维修,修理钟表的顾客数量锐减。街头巷尾的修表铺渐渐地没落了,不少修表师傅退出了这个行业。”

“无可否认,这生意是相当难做了,而我年纪都大了,也没人愿意接手了,所以我也乐得清闲,每天轻轻松松地开店,开心地收工。”

有些钟表无可取代

吉资鹏坦承,现代人最容易遇到的困境正是“修了不划算,怎么办?”、“要修?还是不修?”,进退两难下,人们最终选择置换新的表或丢弃。在这“坏了买新”新气象里,吉资鹏还坚持“能修就修”的职业操守,非常难得。“顾客来修手表时,像调快慢这种简单的要求,我通常不收费,有时给顾客换电池、修表带,也只不过象征式收费,遇上一些老顾客来修表,我们都会像朋友一样大聊特聊。”

每当顾客说:“这个表坏掉了可惜,真怕以后没人修表了。”吉资鹏难掩心中的落寞,他希望修表这门手艺能够传承下去。“钟表对一些人有著很深很重的意义,就比如一个人长年都会拿同一只老表来修,只因那只表,是已故的亲人送的,能修的,我们尽量都会修。”

吉资鹏指,曾经有顾客同一只手表已修了数十次,修到不能再修,也还是坚持要再修。“他修表钱足以买过一只新的手表了,但他说这表是人送的,一定要修好,所以说,一些物品,对某些人来说,是无可取代的。”吉资鹏不忘提醒,即使把表给修好了,也要有惜物的心。

放大镜下真功夫

吉资鹏说,修表看上去很轻巧,但并不是三五天就能学会的手艺。“学修表很考验耐心,要天天练手练眼。手表越小,零件就越多,要求越精准。”学修表时,为了熟悉手表每一个细小的结构,吉资鹏会将手表中的一百多个小零件拆了装、装了再拆,反复练习,往往在工作台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三十几年过去,吉资鹏总有让老钟表起死回生的好本领,一块结构复杂的手表在他手上轻轻摆弄几下就能发现问题,并很快修复。拆卸、清洗、抹油、更换零件,这些在放大镜下才能看清的真功夫,吉资鹏得心应手。

他笑称,别看修表就是拆拆装装、换换零件,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有时漏掉或摆错一个细小的零件,就可能导致手表失灵。“一些旧表来到这,有时还是有得救的,旧零件我还有很多的存货,有些零件要手工改造的,常常我也有办法可弄到,算是给顾客的小小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