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首个机器人Rero的发明者陈咏潼在大学四年级就与友人共创公司,多年来主要生产机器人零件,直到意识自造者教育应从小培养。Rero是教育型机器人,主张孩子自主编程及驱动,由此激发“动手做”的创造精神。

Rero研发制造花了4年多,投入200万令吉,一开始却没想过要怎么卖。“做的时候觉得有需求,但走进商场,人家问说这机器人能不能帮忙扫地做饭,我当下只想翻白眼。”Rero号称马来西亚首个机器人,打的却是教育产品的旗帜。陈咏潼说:“几乎没有人理解这款机器人是教育产品,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幼儿时家长会买辅助学习的玩具给孩子,但是上了小学之后,就不再投资了。”

Rero是可以拆卸组装成各种形式的部件,简单的编写程序并按下记忆指令后,即能形成某种形态及进行模拟行动。虽然无法真实完成动作,进而协助人类执行任务,但已足以激发孩子卷起袖子动手尝试的兴趣。陈咏潼透露,早前到马六甲培风中学进行了3天2夜的科技营,事后询问校长的意见,“对方说好的教育产品必须让孩子著迷,同时引发他们思考,做到废寝忘食,完全陷在里面,和平常上课等下课的状态不同。”很显然,校长的好评给了很大的鼓舞。

划时代栽培人才

陈咏潼续称:“现在考10个A已经不够用了,因为很多人都做得到。电脑也不必特地花钱去学,因为人人有一台。反之,现在还没有机器人的资产。人们想像不到机器人的时代,就像当初想不到有一天会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和一台手机。”他认为,要铸造明日之星,培养下一代的人才,应该让他们跑得比时代还快。“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玆在电脑还没有普及时,就已经在学电脑的语言;而我有幸在10年前已经开始接触机器人,所以现在才能在创造的行列里。”

他说:“也许15年后,就已经满街尽是机器人,大家都懂机器人的语言,当这件事发生时,未曾接触的孩子就只能使用,而不是创造,他们会错过这一次创业潮,注定只能是消费者。”陈咏潼指,拥有自己动手做的习惯,思考模式会不一样,会想很多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不是在东西无法正常运作时,仅仅抛下一句“坏了”就撒手不管。“美国很早就流行‘Maker’(自造者)这个字了,是美国家庭的一种文化,很多东西,与其买,不如自己做,也几乎家家户户有车房和工具箱,随时准备动手做。”

大马缺少技术 埋没自造点子

话说回来,当文化生根,就会在社区里形成氛围,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有很多乐于创造的自造者,而这些创造非但创造了经济效益,也改变了世界。陈咏潼透露,槟城钟灵国中有个14岁的男生因为想改变缺乏停车位的问题,创造了折叠式的车,并打样出了原型(Prototype),切中了好的设计与发明能改变世界的核心。“大马不是没有优秀的自造者和点子,只是因为技术不够,每一次做到样板就卡住。这个男孩有改善人类生活的棒点子,再给他10年,他可以做到。”

透过这个例子,陈咏潼也提出了一个现实点:“大马的自造者群体年纪偏大,通常是大学即将毕业或是已经出来社会工作,不想打工想创业才开始做,所以产品一直出不来。但是国外的孩子,5、6岁就已经是自造者,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未来做准备。”

从小就爱拆电器

陈咏潼毕业自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主修制造,大二那年接触了机器人大赛后,几乎每天都关在工作室里埋头研发。在可以说是没有对手的情况下,工大一枝独秀地连续几年在大赛中夺魁。

后来,陈咏潼与一同参赛的队友一同创立了实宏科技工业有限公司,创业的前5年主要是售卖机器人零件给参与该比赛的学校和队伍。而今,这些零件已外销到私人界和国外,包括日本、泰国、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等,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年仅33岁就已经拥有一家经营了10年,并稳定增长的公司,还有赖于持续相信这个产业能在未来爆发的信念。“还是学生时,我们用600令吉做一块版,卖了赚了钱就再做再卖,一直滚到有钱,用5万令吉打模,钱没有了就再等,赚到另一个3万了又再打模,这样慢慢做起来。”零件的生意已经上轨道,目前Rero机器人也以零售和出租给中小学的形式继续推广出去。

即将在11月中在TEDx Petaling Street以自造者的身份演讲,陈咏潼始终认为,创造的精神应从小培养,“我团队里的人自小就爱拆电器,小孩子其实本来就爱拆爱组装,只是没有平台。”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大马人只会做买卖,不会制造和出产东西;以微观来看,东西坏了,我们不会修,甚至野草长了,我们也不懂得除。试著想想,把现有的东西摒弃,我们还剩下什么?我们是否能自己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