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日讯)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迎来成立84周年之际,正式推出机械人记者“快笔小新”,负责撰写体育及财经新闻。
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导,1931年11月7日,该媒体在江西瑞金宣布成立,同时发布中华苏维埃成立的消息。84年后的11月7日,新华社正式“聘用”新“员工”——“快笔小新”。
“快笔小新”是该媒体推出的机器人写稿项目。这项发表更让人类社会进一步推向智能化时代,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减轻人体力和脑力的运用。机器人写稿是新华社在网路时代,通过研究大数据在信息生成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推进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更好地履行该媒体职能的有益探索。
新华社总编室业务管理中心主任胡金芳介绍,目前“快笔小新”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专门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
“前段时间,‘快笔小新’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报道的写稿测试中表现出色,能够生成中、英文数据消息。速度快效果好,得到编辑、发稿人的认可。”新华社体育部发稿中心主任周杰透露。
他补充道,“记者写一则消息至少得花10分钟,有些数字没有表格的话还容易看错行。‘快笔小新’则不容易出错。这不但节省人力,也让记者有更充分的时间采写原创、深度稿件。”
采写多类型稿件
中证网内容总监李蔚认为,在过去几个月的测试中,从一句话的报盘到一段话的公司财报,“快笔小新”写稿子越来越上手了。两者异口同声地表示,以前需要安排几个记者值班采写晚间中超赛事稿件和公司公告,现在只需“快笔小新”来写,编辑发稿人审发即可。
新华社经济信息部发稿中心副主任温希强也对“新员工”赞赏有加,他表示,财经信息稿件是机器人写稿的一大用武之地。“机器人在我们部门可以采写多种类型的资讯稿件。比如,播报外汇中间价及涨跌幅度的快讯和简讯,写创业板财报等。”
机器人发稿系统研发团队成员熊立波透露,他们消耗了约半年时间研发。“机器人写稿流程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技术上通过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和稿件生成、各业务部门建稿编审签发‘三步走’来实现。”
目前,新华社总编室已牵头制定机器人写稿管理规范,技术局已申报《一种面向短新闻的机器写稿方法与装置》《基于模板自动生成新闻的系统和方法》两项专利。
据悉,美国曾安排机器人记者“Wordsmith”和人类记者进行一场比试。结果显示,机器人记者擅长归纳、综合、消息类稿件;人类记者虽然写稿耗时比较长,但是稿件质量比较可以获得读者的认可。可见,未来理想的报导方式可能将走向两者相互配合的趋势,前者负责快速、全面、准确地发消息,后者负责后续跟进和深入分析。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