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岁的张汉明,独居在居銮百顺花园第3区一间单层廉价屋,平时以轮椅代步,有时使用拐杖助行。原本拥有一个美满家庭的他,如今却面对妻离子散的景况。

张汉明在1985年与妻子王来珠结婚,1988年领养一名出世不久的印裔弃婴,取名张志鸿,视如己出。他经营水果生意,也兼职宰杀猪只,一家三口生活简单,但三餐温饱,生活安定。

“妻子在2001年身体不适,医生诊断她不仅患肾病,且肺部衰竭,命不久矣。不久,妻子病逝。孩子因受母亲过世冲击,无心向学,不久便辍学了。”

张汉明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提起这段往事。

左脚无法施力

张汉明的卧房简陋凌乱。
张汉明的卧房简陋凌乱。

“我还能工作,与孩子的生活不成问题。只是妻子去世后,家里不免就开始乱糟糟。不料隔年(2002年),我遭遇车祸,虽然保住性命,四肢健在,但左脚无法施力,无法如常人般走动。”

张汉明透露,他失去工作,没有收入维持生计,原本的积蓄早在发生事故前用来购买房子及一辆三轮摩哆,所剩无几。他向福利部申请,每月可获得150令吉的福利金。

150令吉的收入,如何维持父子俩的生活?张汉明为了糊口,也希望能自力更生,每天驾驶三轮摩哆四处拾荒。他说,拾荒收入不稳定,但聊胜于无。

养子离家出走

某天,他在拾取回收物时跌倒。医生知道后,不准他再外出拾荒。每月150令吉的福利金从此成为他唯一的收入。

“孩子19岁那年离家出走,几乎没有回来过,也很少打电话给我。听说他好像在登嘉楼落脚,也已娶妻生女,但不清楚他生活详情,从事什么工作。”

张汉明依靠著每月150令吉的福利金,勉强过活。直到2013年,当地一个慈善团体知道他的情况,每月给予200令吉的援助金至今。

拼死护妻小 抗匪被刺伤

张汉明的腹部有一道疤痕,这是他与破门行窃的劫匪拼搏,而留下的。

张汉明与匪徒搏斗,腹部仍可看见刀伤留下的疤痕。
张汉明与匪徒搏斗,腹部仍可看见刀伤留下的疤痕。

“我已忘了年份,只记得孩子当时还在读幼儿园。那天夜里,匪徒闯入家中,亮刀恐吓我们。当时我心里只想著,宁可我死了,也要护得妻小周全。”

他回忆,妻小当时躲在他身后,匪徒将小刀刺入他的腹部。他不顾疼痛,一手捂著腹部,一手抓著匪徒的手,奋力抵抗下,匪徒落荒而逃。

健康亮红灯 盼与儿团聚

张汉明排行第二,哥哥及最小的弟弟已先后往生,2名弟弟已成家,迁居至森美兰州马口,多年不曾见面,3兄弟已断了联系。

他每月领得的350令吉援助,需省吃俭用才勉强够用。若遇上每半年缴付一次50令吉的产业税,生活就会陷入拮据,连菜都不敢买。

虽然如此,他偶尔会骑著摩哆到附近的住宅区,拜访与他一样的独居老人,即使增加开销,他仍坚持定期探访他们。

“这些老人家有些与我年纪相仿,有些大得我许多,已不便外出。他们常年在家,孤苦无依,我希望能够尽自己能力所及,和他们说说话,陪伴这些老人度过寂寞的晚年。”

张汉明透露,近来身子不适,右脚常会抽筋,有时还会胸闷、肠胃绞痛。他曾到医院求医,院方却未诊断出原因。

随著农历新年将近,他非常盼望能够与孩子团圆。

爱心捐款

有意协助张汉明的善心人士, 可将支票寄至本报, 本报将代为转交。欲捐助者可在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并在支票背面注明张汉明(Chong Hon Meng)的名字,寄至: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6个月内将支票寄至本报。一旦逾期, 本报将把善款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