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留下的拐杖, 可让半身中风的吕有福训练步伐, 变得更稳固。

本靠著打散工维持生计,但是自从8年前半身中风后,单身的吕有福只能节俭生活,无奈租金和生活费用高涨,只能够期望寻求各方善心人士的协助。

现年59岁的吕有福自幼家境贫寒,学历不高,在家中排行最小,年少时就到新山,再每天越堤到新加坡从事烧焊工作。

20多岁时,他在友人介绍下,到薪金更高的日本工作,但母亲突然中风,他便决定回到家乡找工,以便照顾母亲。

针灸未改善病情

“我从日本带回了脚底按摩仪器,希望可以改善母亲的问题,却没什么效果,不久后母亲就去世了。”提及中风,他说,除了母亲,三哥和大姐也有相关病史,因此怀疑有家族遗传。

吕有福回到家乡后,从事油漆工作,但收入每天只有30令吉,后期得靠人介绍接单,但收入仍不稳定。因此,他才选择尝试转做罗里送货员。不幸的是,在入行不到一年,他于某天在工作时,突然感到身体不对劲。

“当时,身体右侧动不了,讲话变得口齿不清,只好暂停工作。原以为可以透过针灸方法来治愈,可是经过8年,都迟迟没看到有太大的改善,只是现在开始可以慢慢自理,做些比较简单的家务,至于说话方面仍要慢慢练习。”

吕有福每天需服用各类西药。
吕有福每天需服用各类西药。

骑摩哆拾荒 帮补水电费

吕有福住家外堆积多个大型塑料袋,塑料袋内装有空瓶子、纸张、纸箱等可回收物品,这项都是靠邻居和自己在住宅区一带检回来的,也是他每月的收入来源。

“随著年纪越来越大,加上我中风,因已无法爬高,所以无法接下油漆的工作,唯有靠慢慢骑摩哆,到处拾这项可回收的物品。”

他表示,有时也有热心人士送报纸来,大概可以卖几十令吉,他就用这笔钱来缴付水电费。

吕有福靠拾回来的可回收物品,赚取微薄收入。
吕有福靠拾回来的可回收物品,赚取微薄收入。

粗茶淡饭过日子

至于每日三餐,他多数自行解决。桌上的饼乾和面包类,主要是他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则是自己在家煮白饭,配侄儿媳准备的简单菜肴。

“下午我会在家等侄儿的来电,再骑摩哆到他家拿些煮好的菜,就是简单的两餐。”

吕有福每日的早餐,主要以饼干和面包解决。
吕有福每日的早餐,主要以饼干和面包解决。

各有负担 不愿投靠亲友

拿起拐杖,走向桌子,指著一袋袋西药,吕有福说,他定期会到政府诊所检查身体及拿药,需要服用各类药物,包括高血压,不过已不再进行针灸疗法。

“感觉针灸的效果不大,所以就不再继续。只能靠自己在家里,不时做些简单的物理治疗改善中风情况。暂时没有出现其他严重的病痛。”

他说,手上的拐杖属于已病逝的三哥,近几年他不时用这把拐杖训练走路,让步伐变得更稳。

其三哥也是单身汉,与他同住在爱极乐花园住宅区的单层排屋单位,2人原本相依为命,靠哥哥的收入和他每月300令吉的福利金及银行储蓄简单地生活。

“惟哥哥3年前病逝,如今只剩下我一人住在这里。租金从每月400令吉涨至450令吉,加上水电费及生活费,每个月总开销接近500令吉。”

询及是否想过投靠亲友,他说,其二哥虽已成家立业,但收入也只够一家大小的生活开销,他不想加重二哥及亲友的负担,因此暂时只想另租一间租金较低的屋子,可惜至今还没找到。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3个月内,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将义款交至本报。一旦逾期,本报将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内,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采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 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把转账单据连同捐款人资料、地址、电话及受惠人名字列出,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采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注明受惠者名字(吕有福)。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