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贫病交加的窘境,不只陷入悲伤和忧绪中,连眼神都流露出沮丧,前路暗淡,后无退路,每走一步都很坎坷。 

患有糖尿病的51岁华裔妇女陈桂英,一支生锈的针险些要了她的命,接著发生车祸让痊愈的伤口再次血淋淋地被撕裂,因骨折而无法站立,但仍想著要工作养家。

其19岁的儿子萧凯伦刚中学毕业,跟著友人跑夜市摆摊及当拉电线学徒,工作不稳定。陈桂英想给儿子一点零钱吃饭都无法掏出一分钱,日子过得穷苦。 

陈桂英15岁出社会工作,先后担任割胶工友、理发店帮人洗头、到餐馆当待应多年,之后在大山脚帮忙照顾两名年迈的夫妇5年。

她说,30岁那一年结婚后,在家里当家庭主妇,最后诞下儿子萧凯伦。

她像似面无表情地淡说著过去,但坚强的背后却在这时泪崩。虽没有歇斯底里的痛哭失声,但泪水却唤醒她不堪回首的过去。

陈桂英在大山脚慈济的协助下,伤口慢慢愈合,但仍触目惊心。 (照片是由慈济提供。)
陈桂英在大山脚慈济的协助下,伤口慢慢愈合,但仍触目惊心。 (照片是由慈济提供。)

伤口化脓 血肉模糊

她哀怨地说,丈夫染上赌博的恶习,每一次赌输钱回家就会对她和当时3岁的儿子施暴。

“丈夫用脚踢儿子,还用鞋子打儿子的头。我忍无可忍之下,唯有带著儿子逃离家园,在外做散工把儿子拉拔长大。”

陈桂英说,8年前的一个晚上,她工作回家,前往丢垃圾时跌倒,左脚被一个盆栽刺伤。当时向人借了一支针挑了伤口上的刺,想不到却因一支生锈的针,导致她细菌感染。

“当时我跟一个老伯借了一枝针挑伤口上的刺,结果脚部伤口在一年内化浓,血肉模糊,而且发出阵阵的腐臭味。”

她指之后细菌感染到背部,不停渗出血水。

她形容,一开始时根本没感觉到伤口的痛或痒,而她拿镜子照,才知道背部出现一个窟窿,深可见骨。

陈桂英(右)的遭遇让人深感同情,许国川(左4)和其友人前来探访她,并给予一些协助。
陈桂英(右)的遭遇让人深感同情,许国川(左4)和其友人前来探访她,并给予一些协助。

生锈针感染 又遇车祸骨折

陈桂英空洞的双眼望向前方,那无力的身躯挪动了一下说,病发当天的情况是,舌头往外吐,口水不由自主从嘴角流出来,整个人全身乏力,无法言语。

她指当时也爬不起来载当时还在念六年级的儿子去上学,而且尿失禁,头无法抬起,更不能如常走路,也不能进食。

“儿子很小,也不懂得如何是好,跟我傻乎乎地坐在客厅。刚巧乡委会主席走过发现,把我紧急送院就医15天,医药费由威省慈联总会负责。”

询及那枝针是否生锈,她表示,针身确实有一点生锈,因缺乏医学知识,当时没意想到会有这样严重的后果。

她说,脚部痊愈后就去找工作做,今年6月则不幸被验出患上糖尿病。

陈桂英与儿子萧凯伦用手机拍下的唯一一张合照。
陈桂英与儿子萧凯伦用手机拍下的唯一一张合照。

祸不单行的是,陈桂英今年10月7日下午1时在阿尔玛发生车祸,左脚被撞断,送去大山脚医院包扎,但糖尿病影响,伤口很难愈合。她感谢慈济同仁伸出援手,带医生来帮她洗伤口。

陈桂英脚痛难忍时,只好吃止痛药。她于11月4日动手术,把左脚烂肉割掉,然后置放铁片及螺丝矫正脚骨。

这场手术让她痛不欲生,脚部更是3个月无法动地。

她指出,儿子晚上会打包食物给她,早餐和午餐则吃麦片。

儿子刚出社会 收入不稳定

询及儿子萧凯伦的就业情况,她无奈地说,儿子刚中学毕业,出来跟朋友跑夜市,工资是以天数来计算,有赚到钱才有得分。目前其儿子也刚向友人学拉电线,当一名学徒,但还没出工资。

“儿子第一个月出来工作,身上完全没有钱,要在外吃饭,真的很难。我很想给儿子零用钱,但我就是穷得连半分钱都无法拿出来资助他。”

她无助地说,欠下3年的垃圾管理费,共1614令吉67仙,也没办法缴还。

询及现在居住的组屋单位是租,抑或自己买的,她坦承,这间单位是二手屋,是以前她做工存钱时便宜买下的。

她希望善众可雪中送炭,协助她度过这次的难关。

此外,七里香联谊会善爱之家总务许国川前往探访后,伸出援手协助陈桂英缴付管理费。


【爱心捐款】

有意捐款者请在新闻见报的一个月内,以支票或网上转账方式,将义款交至本报。 

一旦逾期,本报将把支票按址退回,或自动转入东方慈善公益基金内,协助其他有需要人士。

采用网上转账,我们的银行户头是Maybank:5140-7500-0321 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请读者务必在银行转账的收款人参考资料(Recipient Refrence)中注明受惠者的个案编号 或英文名字(1936 CHIN KOOI YING),再把转账单据电邮至charity@odn.my,或传真至03-26926336。 不需要收据者无须提供地址。

采用支票者须在支票背后注明受惠个案编号或英文姓名(1936 CHIN KOOI YING),支票抬头写上“Oriental Daily Sdn. Bhd(Charity Account)”,寄至本报吉隆坡办事处:Wisma Dang Wangi,38,Jalan Dang Wangi,50100 Kuala Lumpur。询问电话:03-26916336。

捐款人也受促在电邮提供个人姓名、地址及电话等资料,方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