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马,重要的历法节日,重大事件的纪念日,各个影响较大的宗教节日,无一例外都是公假。公假的意义其实很明显,即便因为某个宗教放假,美好的愿望是普天同庆,大家互相祝贺,增加友谊与和谐,而绝不是只给某个宗教信徒的独有假期。

然而,稍有常识就不难发现,大多数宗教皆会标榜自己所礼拜或供奉的“神”是“唯一的”,直接与间接呼唤非本教徒皈依,其中便包括其他宗教信仰者,一旦有所谓改教者,常成为此教炫耀与传教的资本与荣光,反之亦如是。

一定程度上,这已经为宗教之间的冲突与隔阂埋下伏笔。历史来看,宗教的扩张时常与铁与血相连。宗教之间不乏冲突乃至战争,而同一宗教内部也不安宁,或宗派林立,或内斗不止,完全有违其教义初衷。或许,这只能勉强适合于野蛮与落后的时代,那时候人类信息闭塞,生活范围狭小,加上生存常常不易,有些人私欲与权力意识强大,唯我独尊,难以容人,甚至贻害四方。

各教互相尊重

如今人们眼界开阔,自由行走,世界交往无所不在,信息海量而包罗万象,地球已成为小村庄。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应从一己一人一教一派的狭隘保守中跳脱出来,承认他人存在、承认他人权利、承认其他宗教存在、承认其他神存在。你自信你,他自信他,互相尊重与不伤害对方,相互宽容而不自我中心,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是各宗教极致。

人生而有人性,人性核心就是人类永生的爱与同情。宗教性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或家庭熏陶,或自主选择。无论何种方式——如古人讲因神设道,皆是以宗教促进人性,彰显人伦道德。

毕竟,宗教的基础奠基于人性,旨归也是人性,宗教性不能改变人性,而是涵养人性、提高人性及升华人性。因此,任何宗教都不应该让人狭隘,也不该让人隔离,就是不要自我隔离,自视为独一无二的正统,更不要互相隔离、猜忌、仇视,让宗教成为人性的鸦片。

人确实无法选择种族,只能接受自己的出身,无须自傲或者自卑,因为种族是平等的,无论人权还是公民权利,即使现实仍有不如意处,都必须怀抱如此观念。而宗教信仰自由,可以选择,可有不同仪式与场所。只要是正信,正教,有益,无害,都必须自由而不受干涉,无论是来自政府,来自其他宗教,还是任何组织与个人。保证这个基本的原则,宗教之间则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儒家讲,人性本善,而宗教发展也各有历史,并非人类之初即有或即是宗教信徒。为了美好的人类未来,为了良好的宗教目的,任何宗教信徒都有义务传递一份人的爱心,爱自己、爱邻居、爱他人、爱其他宗教信徒。换句话说,复归人性,张扬人性,淡化宗教性,但不失去宗教身份,意识到殊途同归,人心向善。如此大道之行,方能天下为公,进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进入人类的大同世界。

元旦公假,读到许多朋友都转发的文章,是爱因斯坦给女儿的一封信《爱是一切的答案》。信中提到: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物种得以存活;如果我们发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想拯救这世界和每一个居住在世界上的生灵,爱是唯一的答案。对于人性与宗教的关联,爱因斯坦更有一句话足以说明:爱是上帝,上帝就是爱。

邵宝辉

理科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