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否基督徒,相信都不会抗拒圣诞这个温馨、祥和的节日。平安夜当晚,艺术家法米(Fahmi Reza)以爪夷文版的“圣诞快乐”祝福语创作了问安图,引起热议。每年临近圣诞,砂拉越诗巫、马六甲葡萄牙村等地都有一系列圣诞庆祝活动,其中更不乏非基督徒友人、甚至穆斯林友人参与。由于圣诞节——基督信仰的普世性和公共性,使得多数人不会因恐惧“入教”而抗拒圣诞节。

基督信仰起源于两千年前的巴勒斯坦,并从犹太教教义变革而来。由于耶稣是犹太教的改革者,因此,耶稣的教义也成了后世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如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就提出因信得救,卡尔文则进一步推动基督教会家庭化、平民化。

基督徒相信耶稣有百分百的神性和人性,若我们只是将耶稣的生平视为一个凡人的生平也不为过。基督信仰的公共性其实自耶稣时代就开始了。耶稣开始传道前,曾当过木匠,也曾缴过圣殿税,换言之,耶稣和普通人一样守法。

面对体制暴力(法利赛人和罗马殖民者),耶稣非暴力抗暴的意志始终如一,很多人以为基督徒总是过著不问世事的属灵生活,但人毕竟是政治性的动物,不问政治,政治还是会找上门来,面对人治强权的欺压,若人们没将普世价值变成永恒的信仰,最终都会败下阵来。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前,基督教会的原始状态是家庭式的,在宗教改革时代,新兴的改革宗教会更被视为是公民社会的史前史,宗教改革的结果是基督信仰平民化、本土化,纵观教会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基督信仰的公共化进程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格局。

人们总会担忧,基督教会变成国教么?基督教曾一度是欧洲的国教,然而今天的基督教早已淡出了政治,今欧洲多国是政教分离的状态。不过,在英语系国家虽是政教分立,国家领导人也未必是基督徒,却需按著圣经宣誓,因为作为执政者应捍卫立国的道德基础。基督教并无要设立国教的主张,但是基督信仰已经形成了隐形的国教,如议会、普通法和人权理论等民主宪政遗产就是一例。

今天的圣诞节不但成了普天同庆的公共佳节,也成了让人们互相感恩的节日,逢此佳节,众人能与亲人共享天伦,与朋友共享喜悦。换言之,基督信仰的价值观如博爱和仁慈,已经融入了世俗的社会里。人渴望彼此相爱和睦,是因为人都有普遍启示和恻隐之心。圣诞节的公共性和基督信仰的公共性有密切的联系,这正是圣诞节可以世俗化,转型为全民佳节的缘故。

云天恩

自由撰稿人。90后,毕业于拉曼大学中文系。阅读兴趣涵盖历史与哲学。以学贯中西为人生追求,并以建立反乌托邦的论述为己任,深信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