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大清早,朋友不得不赶到吉隆坡的敦拉萨镇的交通局办事,还没停车,前面已是长长的人龙。往前排队,折腾一个小时半,还在大门之外,入门编号都等不到。两小时后,接近十点十分,跟随大队逐步徐徐前行,总算渐渐靠近了交通局门边。

这一道苦涩的风景,打开报纸,到处都有类似的报道,不独敦拉萨镇一地;显见部门现在所采用的那一套标准作业,其实已经不能跟上全球陆陆续续封城之后新常态所需。可惜,磨蹭拉扯,一切都不见有所根本的改善。

此事说来,一部分攸关资源的发配和人手之调动,严重失衡。经年累月需要接触民众的柜台,确实捉襟见肘。除了交通局,医院、注册局、移民厅、关口、地方议会、快递、处处常见大摆长龙。

相对而言,个别单位的组织,尽管编制冗员,偏偏一年都没有几个客户上门。大相迳庭的景观,反映了规划的闪失、编制的疏漏、管理的失策;乃至供需一再失调,累极民众,也大大地损坏了政府的名声。

当然,部门拖棚的沉痾宿疾,兜兜转转;想要著手整顿,万万不是一朝一夕,可能立马纾解。短期之内,唯有在现有的设计之下,设法变动既定的流程;诸如思虑采用预约制处理,或是一个折中方法。

怎么说,参考过去的统计,柜台每日可以完成的流量,一目了然。据此推算,每个地方可以接收的个案,一清二楚。一旦届满,明日请早;或者排期候理。何必搞到烈阳之下,顺著九曲十八弯,拱肩缩背地来来往往?

交通局的体验,也许还好。医院的大叔和大妈,有的排了半天,才知本日预约,如今挪至年杪。再排一轮,总算得到下一回门诊的排期。然后,转往药剂领药。如此这般,部长都该微服出巡,到场看看民间的疾苦。

杨善勇

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