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几个月前,我写了篇“别了,小精灵”,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活在钢骨水泥森林里的我们,愈来愈少机会看见萤火虫出现。也因此,我们子孙的童年回忆里,只有追著霓虹灯或烟火的人造璀璨,而不是追著萤火虫的尾巴嬉戏。
不懂大家有发现吗?其实,不仅是萤火虫这种“黑夜小精灵”越来越罕见,很多昆虫也越来越难看到它们的踪迹了……
就比如我们以前常听的这首歌──“飞啊飞啊,看那红色蜻蜓飞在蓝色天空,游戏在风中不断追逐他的梦……”除了萤火虫被誉为生态环境指标的昆虫,蜻蜓也早在1991年被确认为适宜作为环境评价指标的昆虫类群之一。
很多人并不知道,昆虫乃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群落中,昆虫与植物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密切关联。无论是森林害虫胁迫及昆虫的多样性变动,同样对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不仅如此,根据科学家统计,一只马大头蜻蜒一天内能吃近1000个小飞虫、一小时内吃掉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就算是一只蜻蜓幼虫在一年里平均也能吃上3000多只蚊子幼虫孑孓。
因此,蜻蜓和萤火虫一样,都是我们生态环境中的益虫。两者之间的另一相近处,就是它们需要很长的成长期,远比其他害虫更长(如蚊子孑孓变成蚊子只需一两周时间而已)。
上次我提到,萤火虫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孕育,从卵到幼虫、蛹和虫,单是从蛹变虫就需要约50天。惟,蜕变成萤火虫后却只有平均5天的生命。
至于蜻蜓的幼虫水虿,在水里起码要经过数个月,一些甚至需要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虫。虽说蜻蜓的寿命已算是长寿的昆虫类,但只有水虿的十分之一,仅能存活一个月到八个月左右。
很遗憾的是,蜻蜓也和萤火虫一样,受城市排污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再加上农药的使用,导致栖息地被破坏,缺少适合繁殖和生活的水环境。当然,也有一些地方的人还会捕捉蜻蜓的幼虫水虿,将之烹煮为“油炸水蝎子”等上桌菜,更是加剧了蜻蜓大大减少的另一导因。
当被誉为环境评价指标的蜻蜓和萤火虫越来越少时,也意味著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健康。这也是近年来为何害虫越来越多且造成越来越多的公共卫生问题,如蝗虫肆虐、蚊症频传等,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生态失衡的警号。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