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华文教育发展该如何走?这是近年来董总等华教组织试图探索一大重要课题,董总在过去一年多推动华教新路向各种活动就是以此为目的,集结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从各方面进行探讨,试图为华教的发展找到持续前进的论述。
长久以来,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论述是以社会运动脉络为基础而发展,林连玉老师自英殖民时期的母语教育抗争,一直到独立后的华文与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对抗(独中、统考、独立大学、新纪元学院、宏愿学校等重大华教事件皆从此脉络展开),华教就是一场持续了超过半个世纪的不合作运动。
不少人都把陆庭瑜老师当作是华教运动中最后一位斗士,随著他的仙逝,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再无斗士。我想这是整个社会发展下的一个结果,林连玉、沈慕羽、陆庭瑜、林晃升等华教前辈身处在马来西亚建国到意识形态构建的大时代,运动抗争是一个必然的需要,而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根基也因为他们的抗争与牺牲下得以稳住,成为今天茁壮的大树。
马来西亚的政治、社会、族群结构在时代巨轮的转动下,早已与当年抗争的情况相差甚远,单靠母语教育抗争的论述已经无法解决今天华文学校发展面对的各种状况,如何从母语及中华文化传承走向多元跨族群的本土教育论述成为今天华文教育发展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此国内华团,包括董总也积极展开各种跨族群互动,相互了解的活动,将原本属于华人单一群体的华文教育运动扩展为全民参与的多元文化运动。
斗士不再的华教路,除了抗争,更多了沟通与谅解。陆老师的离开,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在那个时代的华教斗士牺牲自己的公民权、失去退休俸,为我们稳住了华文小学与独中的根基,让华校在今天拥有能够与国家教育体制抗衡的底蕴,加上广纳百川的多元文化论述,成就了华校成为一个马来西亚多元社会的典范。未来华教路,我们就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多元文化的瑰宝,让华校成就一个真正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