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到台湾公干,工作之余偕友人到台北市之“客家文化公园”闲逛。园中见十余尺高小塔,告示牌写著“敬字亭” (Respect Words Pavilion)。我上网查资料,始知这是中国传统的“惜字塔”,客家人称之为“敬字亭”,它源自于宋代,到元明清代就经已相当普遍。该客家文化公园的敬字亭上刻有两副对联,写的是“字纸熔炉火、文光射斗星”以及“敬字人间重、亭中圣道尊”,可见字纸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惜字塔也称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圣迹亭、字库、文风塔、文峰塔等。
惜字塔是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之处,这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惜字塔与用于烧金银纸的金炉有所不同,它是为了“尊敬字纸神灵”而设,古人认为文字由仓颉、文昌君而始,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便是写废了的字亦然,须以焚化方式处理。惜字塔通常建造在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有时候也建在道路桥梁旁。而一些有文化的大户人家,在自家院内也都建有惜字塔。
中国传统上,在处理一些不再需要、但被视为重要物件时,都会以焚化方式、诚心敬意的将它们烧掉。比如说,一些宗教经文、重要资料,为尊敬起见,人们都会在诵念中将它们付之一炬。一般庙宇,也都会设有这类“金炉”以供此用途。
最常接触废报纸
清朝中期,李氏先祖已有敬字惜纸的记载:“居恒敬惜字纸,拾即焚炉,其崇文爱士,已见一斑,经常性地到县试考场捡拾字纸。
每值县试,必亲送子弟入校场,后提筐至各号拾字纸焚于库 ... ”,由此可见,敬惜字纸对古人而言,是何其重要。反观现代的人们对待书有文字的纸张,是如何处理的呢?
首先,我们最常接触的,就是废报纸了。斯文一点,人们会拿它来包裹椰浆饭;粗俗一点,就像在偏远乡下,还有人们如厕后会当卫生纸用。
古时与现代,就有天渊之别。为了环保,或因为属于某些机密资料,也有人以比较环保方式,用碎纸机(Shredder)将废弃或资料过时的字纸碎尸万段后,还可以回收当邮寄包裹里防震垫料用。
然而,我个人认为,一切尊重,都应该在于自己真正的内心想法,而不流于形式。
就好像许多子女为老人家大事庆生一样,在私下却对老人家是不敬不理。没真感情的盛宴庆生,其意义又何在?
“敬惜字纸”能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其实是很多的。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