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朝气势浩荡,德教弘敷,恩施遐畅。到了明末,贼寇四起,奸徒处处,最终亡国。但是,入关之初,仅是坐镇山海关的吴三桂旗下统领的已有30万大军,何以败给远道而来的八旗子弟?

雍正的《大义觉迷录》解说,很有意思:“世祖章皇帝入京师时,兵亦不过十万,夫以十万之众,而服十五省之天下,岂人力所能强哉?实道德感孚,为皇天眷顾,民心率从,天与人归。是以一至京师,而明之臣民,咸为我朝效力驰驱。”

马华和火箭的组织,犹如明清阵营:这一边,百万党员;那一线,仅十万人,可是,何以308后,所得每况愈下?半岛补选,虽有起色,唯经沙巴一战,四区皆败,选票似乎还没回来。

战绩如此,确有困惑。党总秘书张盛闻甚至点出,“新人郑启莹在媒体的表现最为亮丽”;但是,为什么对岸的广大选民不但都不买账,乃至马华代表输到按柜金不保?

有一场设想的战役,也许可以揭示部分的玄机所在:如果林冠英身披马华战衣,对上里卡士守土的陈历发,选票一开,谁将是大赢家?这么一问,当可领悟,目前的死穴,或在“选党不选人”五个字。

因为“选党不选人”,“选党又选人”的选项也不存在,逞论“选人不选党”。思维和情绪既然定格在这里,马华焉能不败?何况,在朝好办事那套论述早不管用,政策敲定,方向明确;42席国会的行动党,也得遵照标准作业流程做官。

认识这些,当可明白马华有心逆转,不是心存侥幸,想要在树下捡榴梿;而是以人为本,踏实而认真地回归选区之经营。唯有这样,面向乱局,可以逐步杀出红海,走出哀局。

杨善勇

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