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上,华社针对马华的评论偏向负面,不管是509大选、223政变或最近沙巴州选之后,各界均不看好马华会在国阵/国盟之下有所突破,惟笔者认为,无论马华多么不得华社支持,对马华的期待多么低,一个经历超过半个世纪的老牌政党,其存活至今仍有他一定的韧性所在,是故,笔者试以完全的马华立场进行简单的探究,以发掘其他促进大马政党政治的可能性,希望不会因此冠上“御用枪手”的帽子。

马华有必要抛开老旧包袱,冲出华社的同温层。首先,在策略上,马华应该以马来西亚的代表,以及非马来社会的代表,回应来自诸如“马来主权”、“土著至上”、“伊斯兰国”的论述。行动党一向的策略是硬碰硬,而该党的策略或许能以理性的方式,以透明、公开和公平的态度与右翼党团对话,让华社乃至非马来社会知道有“另一个选项”。

因为同属国阵一员的关系,巫统、马华和国大党有很强的共生关系,惟马华和国大党在各自族群的影响力逐年式微,导致这层关系生变。在509大选后反而与宿敌伊党结盟。某种程度上,2019年巫伊合作的动力是巫统看不见国阵盟党的价值,所以转向伊党寻找其他可能性。

跳出现有框架

若国阵盟党能找出新配方来展现实力,即获得非马来社会信任的能力,巫统或基于选票和议席上的诱惑“回头是岸”。至于行动党的攻击,“化解危机”即是回应火箭的最佳武器,毕竟22个月的希盟岁月已告诉我们,再高的姿态只让群体间的矛盾持续扩大,进一步破坏马来西亚的多元价值。

此外,如果马华领袖愿意扬弃与行动党的恶斗,转向其他威胁世俗地位的右翼势力,该党可能从中找到新的正当性——非马来穆斯林社会代表。纵使马华是一个由华人组成的单元族群政党,只要有宏观的视野和正确的策略,这并不会阻扰马华代表多元社会发声的尝试。

另外一个重生关键是,既然马华是一个老牌政党,理应有一个有品质、理性和理想的形象。马华领袖必须清楚,1949年该党之所以创立乃因为马共暴动之际,亟需华社菁英衔接华社底层与英殖民政府,使英政府维持社会秩序的措施传达给华社底层,同时也转达华社底层的诉求给英政府。先不论马华是否为殖民者背书,就沟通功能而言,当时的马华确实做得相当到位。

为此,马华应找回这份初心,扮演传话筒和牵线人,作为一个对话的平台,汇聚社会各意见和朝野政党(包括巫统、伊党和行动党)互相地理性交流。

回过头来,定夺马华翻身成败与否,并非取决于一、两场选举,或上阵候选人的年龄、性别、背景等,而是马华是否能跳出现有框架,能否给马来西亚人带来一些新方向和新希望。倘若一个单元族群政党能以多元论述争取广泛支持,这将会使马来西亚的政党政治迈入新境。

冯振豪

生于霹雳怡保,毕业自怡保深斋中学,台湾国立嘉义大学应用历史系学士,曾于怡保培南独中任职员,自由撰稿人,热衷研究国内外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目前于东吴大学政治所进修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