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书真不容易。要选要删,怎么取舍?单元的定夺,秩序之先后,全是一生的真功夫。若是古早的文章,犹需大学问。张景云先生主编的《威北华文艺创作集》(八打灵:有人;2016),正是如此。

威北华是一代天才作家,1923 年4月21日生在怡保,1961年4月26日心疾遽发,英年病逝,年仅38岁。但是,原名李学敏的威北华笔下作品确实壮观,早年两本地方志《狮城散记》和《马来散记》不说,文艺作品也处处晶莹好看。

惊人的是, 威北华平生只在育才短暂读过五年级;缀学之后游走云海。景云先生笔记:日据时期,曾参与印尼民族独立战争,大约1948年重返新加坡定居。以后任职法庭记者,编纂《实用马华英大辞典》以及《马来语月刊》,每一桩都是大工程。

威北华之所以被发现,那是2012年乘著研讨会之便,张景云先生强力之推荐。伯乐不常有之情景再现,既反映本书的可贵,也说明和氏之璧的出土,背后总有一个有心人。否则,自然是“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了。

说到底,天下文章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威北华一言难尽的境遇,恰是人文的那一块和氏之璧。非景云先生剖璞,不能因此得玉,感受作者早岁引领本土艺文的时代,展现美学的意涵。

犹为难得,华马文化的搭桥,威北华一早做了,而且亮眼出色。仅是印尼文化讲话广播稿,累积十篇。但是,常年的操心操劳,“蜡烛两头烧的速度,在十二年间焚膏继晷地埋头苦撰”,终于提前完成峥嵘毕露的仓促一生。

一个编者的大功,也尽在其中:重现不朽,出土文学,荣耀归于张景云先生。眼界深邃,笔力入木。我们这一代人,夹缝在谷歌搜寻器里,患得患失;细读旧作,越是愧疚:文风不振,中文不举,同道必须脸红。

杨善勇

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