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财政预算案中,维修与提升各个源流学校之拨款,计算方式有异往年。《东方日报》报导,教育部高级部长拉兹吉丁报告:全津和半津华小总获7407万令吉,占学校拨款总数11.95%。

总体而言,为数大约1万间中小学,均分6亿配额,每所学校可得6万令吉。当中,全国416间的政府全津华小,得到2582万令吉拨款;馀下874间的半津华小则有4825万令吉。

相较林冠英提呈的预算案,一方面,华小总得虽有增加;但是,泰米尔小学和国民型中学,据此方程式,则遽然减少。希盟政府执政发给的独中和民办大专之拨款,因为不属政府体系,因此一无所得,自惭形秽。

华教是国家稀贵资产

不论此次转变,是否预演今后国库编算机制的转折,或将采用同一套标准作业程序;2021年度拨款的编制,经马汉顺医生的马力全开,总算走出艰辛的第一步。惟今后如何据此建设华小发展的体制,则还需政策上的全面变革:放眼国际,走向多元。

之所以这么说,乃是经历两世纪长的华校生机,不仅仅攸关金钱的搀扶,同时涵盖了课程的设计、师资的培训、学校的增建、校舍的提升、校园的管理、设备的改善、学额的上限、年度的招生。

身在地球村,国家的当权领导必须领悟,华文教育确是国家稀贵的资产,不仅可以用以搭建一条文化的高速公路,亦能通往不可思议的海外市场。算计这些,自可明白国库每年配给的微不足道,诚是长线的投资,将予未来巨厚丰收,财富天下。

认识这点,政府想必认识,对华小和华校投下有利的支援,必然也有助国家的富强;反之亦然。想当初禁令搁置,华文教学在印尼遍地盛开:仅耶加达,2010年已有200所中文补习中心。看到对岸这面明镜,财长预算何必犹豫?

杨善勇

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