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年下来,新冠病例每日新增案例的曲线仍然压不下来。就国人在正视疫情的态度与意识上,国盟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成效显然是失败的。如果一开始政府就果断行事,抓紧时机,在决策前从上而下先盘点可动用资源、人力,同时透过奖励方式向民间募集物资,大有可能及时防堵病毒感染源头的扩散,就不会落得今日束手无策的窘境了。

正所谓牵一发动全身,愈上层做决策,愈需要有系统观念。而他国成功的抗疫经验,也可以进行典范移转。政府在处理抗疫的同时,理应鼓励民间力量的投入,把民间可动用资源整合在政府决策体系当中,让人民和政府站在同一阵线齐心抗疫。

全国可动用的医疗资源,卫生部应当可计算得出来。各地方有多少礼堂和活动中心,在必要时可征用做为隔离中心或充做类似中国的方舱医院。在人手调度方面,理应请求私立医院支援,甚至是征求私人诊所的医生加入。另外,患者从住处载送到医院、隔离中心的工作,必要时还可动用军警专用车协助。国家有难之时,这点破事都做不到,令人难以置信。

官民未建立共识

看回我国真实的情况,政府出台的法令过于严苛,导致私人企业一开始即担心员工被检验出受感染案例而被迫停产,因而降低主动为员工进行全面筛检的意愿。因为官民之间在应对疫情上没有建立共识,所以在疫情刚传入大马初期,就错失了抑制疫情扩散的黄金时机。

事实上,政府若因无能力为负担全民检测的费用,理应鼓励企业界主动为旗下雇员进行筛检,应把全员“筛检”的目的建立在确保可持续进行生产作业的基础上。

政府理应拍胸负责把被企业界筛检到染疫者安置在事先征用的隔离中心(如邻近的民众会堂或活动中心),而企业界只要按规定进行消毒,并让未染疫员工严格遵守SOP,仍可持续进行生产作业。这种情况下,有助于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必然能够提升企业界配合政府政策的意愿。

方向正确,思路清楚,抗疫本来就不是件困难事。但如果间中参杂诸多私人议程,结果就会变了调。

郑名烈

华社研究中心董事,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