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培育师资,那些年默哈末卡立师训学院的硬体其实拮据。教学所需不说,学员宿舍不足,犹是明显。老师只能搭配合租,将就将就,设法全挤在一块。一间小屋大多住上十几个人,确实像个典型的外劳窝居了。

幸好没有新冠病毒那样的瘟疫,否则,这些小社区准是一个人传人的感染群。华小的薪火,正是那样代代继续,坚守下去。纵然当年的那点津贴只有微不足道的365令吉,也没有人随便放弃。

啧啧称奇的是,学院虽小,但是,佳话不少。当初执教这里的讲师邓文村先生退休后,转而参政,代表马华公会参选地不佬国会,蝉联两届。一度还在阿都拉内阁出任国民团结、艺术、文化与遗产部副部长。

只是时代的变化,总比计划还快。中文组的课程,最终还是被完成既定的历史任务,熄灯关门。留下虽然是无尽的感伤,但是,分散各地的同学,总算都在华文教育的前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仅是92-94年那届同学,名单所见,已有97人。不知为何,反正清一色是巾帼女将。时光荏苒,倏忽卅年,沧海桑田,弃世一人,生病一人;离职和提前退休的总计上来也有10人了。

这么一算,折损的比率,高达一成有余。见微知著,层递相加,犹见惊悚;自可因此可以从中参破了师资捉襟见肘的缘由所在。要是毕业的老师,留守各自的岗位,全国自然保住了一支可观的生力军。

可惜,出自一言难尽的魑魅魍魉,如今想要赶快弃逃的同道日渐增多。职场这番常见的倦怠,恐怕不是偶然。默哈末卡立师训学院2021年局部统计,也许正好流露杏坛这碗饭,当真不比从前:在家教学,还得遵令发布分享即时位置,其他都别说了。

杨善勇

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