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阅及一篇题为《种族主义跟种族之间的距离》的时评,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现实中真有种族这回事吗?马哈迪不但要告诉你有,而且要告诉你,正正因为在现实中种族存在,所以才要有一个政党去代表这个国家数量最多的种族。”

不知其他读者读到这句:“现实中真有种族这回事吗?”时,有何反应?我反复推敲作者的原意和用意何在?何况,马来西亚不是单一民族封闭的朝鲜或人烟稀少的北极?

首先,必须厘清何谓种族(race)、民族(nation)和族群(ethnicity)?

种族又称为人种,是在体质形态或遗传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特色的人群。种族在基因上又称为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分为东亚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尼格罗人种(黑种人)、澳洲人种(棕种人)四大人种。

民族一般是文化概念而不是血缘关系,通常以父母的民族成份为前提来断定。简而言之,民族在一定层面上是人为构建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的族群。在民族学里,族群是指在地理和语言上相近、血统和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集合体,也称族团。

以种族主义组政党

全世界大约有二千多个民族、约略七千多种语言,而马来西亚标榜是由多元种民族所组成的国家。暂且概论我国是由巫华印三大民族所建构的多元社会,衍生三大种族性的政党,分别为巫裔(巫统、土团党、诚信党、伊党)、华裔(马华公会)、印裔(国大党)。

国内一些政党如行动党、公正党、民政党吸收多元族群党员,不走纯族群路线。然而,很多选民根深蒂固的思维,行动党代表华人;土团党、巫统、伊党代表马来人;国大党代表印度人;令人嘘叹号称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马华公会却被国内华人所唾弃。民政党虽接纳不同族群党员,华裔却是主力军。

我国的政治生态,说白了就是以种族主义为框架,组建而成的政党和不同等权力核心的盟党。假设509大选时,行动党的再里尔或古拉,不在华人占大多数的选区,而在以巫裔和印裔为主的选区上阵,行动党可有把握他俩会获胜?选民选党不选人,普遍因为主观意识认定某政党,代表某族群。

首相马哈迪在2008年曾表示,鉴于马来西亚国民还未能团结一致,因此种族性政党依然有其功效。他对宏愿学校遭受其认为的极端组织如董教总极力反对而深表遗憾,呼吁华社不应该听从极端组织。

种族歧视才可耻

十年过后,老马识途重做冯妇,再次提起宏愿学校的蓝图。董教总和教总针对今年9月初“土著及国家未来大会”通过多项提案,其中包括把国家教育理念作为基础,整顿现有的教育体系,成立单一源流教育体系,发出联合声明表达不满和质疑。

由此可见,在马哈迪眼里,捍卫华族文化的董教总是阻绊国民团结的极端组织。反观某族群权贵经常故意借题发挥滋事扰民,如巫统党员纠众抗议八打灵通教堂前的十字架,土团党反啤酒节、伊党欲落实伊教刑法,以及打著伊斯兰为名的各组织团体,屡次强制要求洗衣店、理发、购物中心的手推车等,必须区隔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事端。路人皆知,这一小撮马来族群的激端言行、偏激作风,才是国家团结最大的绊脚石。

马来西亚509换了政府,在政治上依然摆脱不了玩弄种族课题的筹码。国民真正的种族融合,不是作秀呐喊“我是马来西亚人”、“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爱国口号,而是执政者在政策上落实全民享有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公平权利和平等地位。我国何时能仿效英国《1976年种族关系法令》,禁止在房屋、雇员、保障、设施的种族歧视?同时消除不公平的种族歧视,以期在多元族群的社会建立平等的机会和良好的关系。

其实怀抱族群色彩并不可耻,可耻的是种族主义所带来得种族歧视和偏见。尤其国家领导人有所偏持和狭隘,在政见和政策对某族群的偏倚,将加激不同族群的不满和分化。

民族意识是对本身的文化、情感的认同。因此,董教总、教总站在争取民族教育平等权利的最前线,何罪之有?

林雪白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