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及体育部部长赛沙迪在本届第二季第二次国会提呈《2019年青年社团部及发展(修正)》法案,将青年的定义从现有的40岁降低至30岁。

根据该修正案,所有当选青年社团的主席和理事年龄必须不低于18岁及不超过30岁。

当部长提呈一读的时候,马上引起青年组织的“不安”。不少青年组织指出20岁到30岁之间难以培养社团青年领袖,因为他们必须兼顾事业和家庭,并认为部长仓促修改有关青年的定义。

事实上,早在2015年前朝政府已经提出降低青年组织的年龄建议,预计在2018年实行。

二三十岁年青人风华正茂,本应获得政府的资源和协助。降低青年组织的年龄定义有利于政府的青年奖励计划,能让真正的青年受惠,如创业或创新奖励。假如依目前的青年定义,45岁的青年实际上是“抢夺”了二三十岁青年该享有的政府资源。

这项修正案只影响在马来西亚社团注册局之下注册的青年组织如青运,但传统华团的青年团则不受影响。目前,我国传统华团的青年团都不是注册团体,而是附属在董事会名下。

正视年轻人冷感

传统华团的青年组织一向来都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有些青年团团长年龄达40岁,有者甚至50岁了还继续担任青年团团长。

虽然不受修正法令的影响,但华团有必要正视年轻人不参与青年团和会馆的原因。为何时下年轻人对华团和青年团兴致缺缺?是因为华团山头林立,长辈不愿卸任,还是董事会过于干预青年团事务?

虽然部分青年团的团长和理事会是从会员大会中民选产生,但大部分华团的青年团团长是由董事会委任。华团董事会常以青年不是“独立”组织而借此特别关注青年团事务,或只要“听话”的青年团。

华团的青年团是非注册组织,但并不算不是独立的组织。再说,我国有许多非注册的非政府组织,但是他们绝对是独立运作的。

青年组织应当由年轻人来领导才显得名正言顺,朝气蓬勃。步入中年的青年则应当适时放手,信任年轻人,进而推进组织的新陈代谢。

谢光量

隆雪华青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