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新马著名儒商,南益公司创办人。1930年界经济萧条,他因为稳健发展也不搞市场投机,而与南洋大学倡办人——陈六使分别称雄星洲。值得一提的是,李陈二人的企管模式有很大差异。学者林孝胜如是分析:“南益公司(李光前)赶上时代,将企业组织,经营方法和企业管理现代化。而益和公司(陈六使)在这些方面却故步自封,与时代脱节。李光前有计划地培养继承人,懂得授权给管理层以及会用人。因此,南益能延续和发展”。
南益对职员的福利也值得一提。它采取终身雇佣制,除非职员舞弊营私或犯下严重错误,公司才会请职员自行离职。在这制度下,南益为了照顾老员工的退休生活,也让这些老臣每月领用半个月薪资作为养老金。有趣的是,它们还有“居者有其屋”的福利——南益以免息贷款方式,将三年的薪金总数额借给员工购买房子,让每一个南益职员都有自己的住房。李光前于1952年在新加坡设立李氏基金。1960年及1965年又分别在马来亚和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每年捐资为数可观的赞助发展科研、文教和慈善事业,尤其在教育方面。据李氏基金近年捐款资料(1992年—2015年)显示,受惠机构包括2005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6000万新元、2011年新加坡保健集团器官移植中心500万新元及2013年吉隆坡坤成中学500万马币不等。
此外,李氏基金的助人发给,也是不分种族的。李光前本人就曾在新加坡捐建了一所印度中学,在马来亚也捐建一所伊斯兰学院。其胸襟气魄,可见一斑。有一次他在接受《星洲日报》记者访谈时,就阐明了新马地区实行多元文化的可行,并否定“强迫文化”,认为“文化只能交流、互换,而强迫接受只能引起反感”,甚至还指出“星、马的教育设备,在东南亚可谓首屈一指,而位于东西方交通枢纽,融合阿拉伯、中国、印度及西方文化于一炉,宛如联合国之缩影,耳濡目染,源远流长,人物优越,世罕其匹”。如此不以小格局自居的思想,即便用于今日也不限过时。
聚集财富贡献社会
1967年,李光前不敌病魔逝世,享年75岁,而家属也按其遗愿举行了简单而不铺张的丧礼。当时,新马各大报章皆以巨大篇幅刊登其唁电及悼文。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在其唁电表示:“李光前先生是我们社会中受人尊重的一员,这不仅是因为他聚集的财富,更由于他对我们的社会进展所作的贡献,尤其在教育方面”。
出殡之日,穹苍落雨,层层相叠的乌云笼罩新加坡,但现场6000人的送殡队伍仍不改颜色,坚持送殡,场面悲壮。其逝世后的哀容,体现人们对他的无限敬佩与高度尊崇。
人物书写须有其回顾及前瞻。李光前对新马华教及公益事业贡献令人肯定。但除了增建校舍、常年捐助外,他是否曾为文化建设作出了播种的工作呢?
学者胡兴容为此总结:“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位阶来作审视,将文化建设聚焦于提高群众对政经文教方面的认知,以及推动民间文化的传承,那么李光前在这方面也许是有所欠缺的。然而,我们在观察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问题时,事实上乃不能脱离历史时空发展的规律。李光前出身的年代从清末到民初,一直到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耗尽大部分人的时间与精力,能生存活命已属不幸中的大幸。对于基本的文化建设在吃饱穿暖尚成问题而未能解决之前,自然是无暇顾及的”。
因此,若说李光前除了教育之外,对文化建设工作没有重大的影响,出于历史原因也情有可原。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