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管令实行以来,我每天都要工作,星期日也没得休息,曾做足30天工作日。这是我人生历程罕有的境遇,特别是在抗疫行管令期间,许多人不得不停工留在家中的时刻。

或许有人会说,你真好命!真好运!其实不尽然。在面对更大染疫风险同时,我同大家一样,得付出代价。

我每天朝十开工,晚四收工,然后就是打包盒饭回宿舍,独自一人用餐,开电脑找资讯看新闻读评论,滑手机回短讯问安家人,看书沉思,休息睡觉。一天过一天,生活就是这么机械单调乏味。我每天得面对不同类型的顾客,看到个别付款者,手沾口水点算钞票付钱的习惯动作,想到在这病毒四处传播的风声鹤唳时刻,自己分分钟都有中招的可能,头皮都会发麻;惟有勤洗手、戴口罩,同顾客保持安全距离以自保了。

我儿子的职业属非生活服务行业,肯定没工开了,坐困愁城,随时得应对原料供应商和工程外包商的讨债追钱。眼见手头现金已经见底,还得担忧员工的生计,疫情过后,该如何翻身向前踏出第一步,心里确实无数,开始明白自己创业这条路不好走。

我女儿在邻国讨生计,马新两国先后实行限行和阻断措施后,她有家归不得,有国回不来,两头不到岸,开始尝到年轻夫妻成家立业的酸甜苦辣。

我老婆自己一个人坚守在故乡看家,本想清明扫墓一家人可以团聚,祭祖缅怀先人一起团坐用餐,无奈却落得丰盛祭品前食之无味,还得顶受一家人分散四地的窘境,温馨家庭生活一时只能在梦中寻。

让我最不习惯的,是团体活动受限制无法开展,昔日的欢歌舞跳笑语,大伙一起互助相帮,举家共机共车,同道同好一起游走天涯海角,欢乐热闹的集体生活突然停止了。这是我原本想要的人生吗?!

严重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作息、生产作业和社会秩序,颠倒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长了人体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却也拉远了人心与人心的距离,露显了人性的阴暗面和光明面,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位生命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疫情过后,该如何活下去,以适应主客观条件都已经起变化的新环境、新常态,重新工作和生活,是需要你我去深思和反省的。

疫情过后,人们已习惯网上购物、外送服务、线上作业、居家办工、线上教学、视频会议、在家吃饭和自然接受限制假新闻的所谓言论自由等等新常态;还得面对百业萧条、闭厂裁员失业的新挑战和衍生出来的争斗、诈骗、偷劫、家暴等社会乱象,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倒退的现象。这,难道是我们原本想要的理想美好幸福人生吗?!

在新秩序中找平衡点

今后,国与国是以闭关自守,保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还是以不分国界种族宗教,共同抗疫的同理心,正确、正当地处理容和与对抗的关系难题,以避免战争,而可以和平共处,互助互惠互利,共同创造生命价值和人类财富。

今后,对国外还有生意好做吗?同谁做生意?做何生意?怎样交易?如何分配利益?都得寻策解决。

今后,在国内做生意搞生产,个体与企业、工人与老板的新生产关系又是怎样的?企业先关闭裁员再重开,还是共渡时艰,改革重组更新,妥善处理亏损、利润与承担、分配的利益关系。

今后,生产作业,要采取怎样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方式,网上行销与电子钱包,线上与线下,公司作业与居家办公等等新常态,在方法技术上也得有定案。正如郑秉吉企业家在新常态评论中所举实例:在家吃饭是新常态,恋家生活方式也会衍生很多商机,面包机销售量是在限行令期间增幅最高的家用产品,整个市场皆缺货。

今后,政治与经济,国与民,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物质与精神,线上与线下,上司与下属,老板与工人,学校上课与网上教学,男性与女性等等社会新秩序和人际新关系,要如何取其利弃其弊,在相互依存关系中,重新找到、取得恰如其份的平衡点(度数、火候,也称数量界限),是大家要去省思找答案和勇敢行动的。

郑秉吉导师指出:伤心懊悔是活在过去,焦虑不安是活在未来,两种状态都不是活在当下。如果不把全部心力放在当下,当下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做好眼前的工作,我们就难有好的表现。是的,省思有顿悟时,就得马上行动,活在当下!  
 

蓝记华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