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蓝图最终报告》推出三星期,华教人士忙著举办各式抗议大会,捍卫华教前途;巫统大会也宣告开打,各路人马争著奔往权力之路,马来语文圣战士看来即将破土而出。就在此时,《教育蓝图》竟然被人揭了底牌,不但证明血统不是1Malaysia,而且是Orang Putih的手笔;不但如此,而且还要价2000万令吉。看来,教育蓝图还真有“无限的可能”(Endless Possibilities)。

2000万令吉聘请麦肯锡国际顾问公司“润笔”,如果能打造未来的大马Bill Gate或者Mark Zuckerberg,这份重到掷地有声的大蓝图,也算是物超所值了。毕竟培养世界首富和科技明星是件振兴党国大业的大事。可是,就连前首相马哈迪也称“拿2000万令吉当顾问,我也行”,《教育蓝图》的命运,也就定了。

《教育蓝图》既然是纳吉政府的政治产品,按照“人走茶凉”的权力游戏规则,即使国阵继续执政,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也难保未来2届政府、2任首相、N任教育部长及各小大官员都把这份大蓝图当成自己的KPI(关键表现指数);到了2025年,纳吉和慕尤丁都回家含饴弄孙了,谁来验收12年前的成果,或者烂摊?

因此,《教育蓝图》的命运,可能也会像大马股市的仙家股一样,随著领导人的起落而窜上窜下,而且,里头的商机无限。总之,充满“无限的可能”。

《教育蓝图》不是说要培养“世界级教师和世界级学生”吗?“世界级收费”的国际学校(每月费用至少3000大元),可能最符合2000万令吉顾问费的“世界级标准”,而且,它也使“让国小成为国民首选”的政治工程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世界级收费”的国际学校异军突起,我们己有81家国际学校,2020年将达87家。根据政府“转型计划”的报告:就读国际学校者,达3万3千人;7年后预计7万5000人。这些数据说明了国际学校的市场惊人,这还不包括一些“准国际学校”。最关键的是:里头的小朋友己逐渐不是来自五湖四海,而是如假包换的1Malaysia国民了。

“世界级收费”的国际学校大增,固然反映了不少大马国民收入水涨船高,有钱把儿女送到国际学校念书;但也意味著,《教育蓝图》想“让国小成为国民首选”的期待落空了。以华人来说,高收入者多把儿女送往国际学校(其他友族也有同样的趋势),中低收入者仍以华小为首选。政府不建华小不会使国小成为首选,只会使更多家长努力挣钱将子女往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原因是对国小的信心不足,不想子女成为错误教育政策的牺牲者。

华小减少,私校增长。此消彼长的结果,国际学校财源广进,华小继续爆满,国小没有成为非土著公民的首选。双溪毛糯Seri Pristana国小“更衣室用餐风波”,不过使家长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没有人相信这样的环境会产生大马Bill Gates或者Mark Zuckerberg。

让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当然是家长的选择;但“国民团结”的道路就更远了。国际学校连历史课都是OrangPutih的,而且不仅仅是语文,也制造了阶级。从此,大马未来的主人翁分别由国际学校、华小/泰小及国小塑造,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使我们面对更多“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