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马史,从何说起?”不但是小学历史教师的疑惑,也是任何有志于大马历史研究者,或是记者、评论人、教师、文化工作者在书写文字,宏扬理念、现身说法时必需关注的要旨。

近来政坛的多种争议,从巫统政客和党营媒体合唱的“华人还想要什么”(Apa Lagi cina Mahu?),到两部本地电影《王者之风》(Tanda Putera)和《新村》迥然不同的命运,甚至近来的争尸案、阻婚案到人民代议士口出“马来西亚印度人生下来就是匪徒”的狂言,背后的傲慢与偏见,主要便是掌权者自以为是把自己当成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或“土地之子”(土著),余者都是“外来者”所致。一些教师责骂学生时,要他们“滚回中国”、“滚回印度”,其意识底层也和巫统政客声气相同,相信“我方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可见由国际公关公司制造,国阵政府推广的1malaysia,完全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一部大马史,从何说起?”,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从今年起,教育部在小学四年级推行历史科教学,但由于课本内容偏颇,意识狭窄,加上政治人物刻意制造“官方意识型态”,争议不断。

新纪元学院马来西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廖文辉博士说,小学四年级历史课本遗失了三大重点,出现了去印度化,去殖民化及去华人化的现象,最终将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全面的历史内容。教总总务陈清顺校长指出,华小历史课本过于强调单一种族、文化及宗教的思维,已经造成严重的误导,这与教育部要通过历史科的教学,促进各族新生代相互了解与培养团结友爱的目标背道而驰。

其实,两位文教界人士的谈话,都指出了小学历史课本的严重偏颇;检视小学四年级历史课本的生产过程,就不难理解这其实是执政者刻意以“巫统史观”渗透历史课本,通过洗脑与“造神”,进而驯化“非我族类”学生,最终达致“巫统是国家主人”的目标。小学历史课本的生产流程,不外是由教育部列出课本纲要、书商投标、编写课程、上呈审核、复核定稿、印刷出版到派发学校。这一系列过程中,出版商不会冒著风险生产被教育部审查官拒绝的课本;为了争取项目,甚至要揣摩上意、迎合需求。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如果小学历史课本“去印度化,去殖民化及去华人化”能够得到项目,反而力呈多元,不拘一尊的中立论述被拒之门外,市场上必然充斥“巫统史观”版的货色;更何况一些历史教科书只不过将国小历史课本照本翻译,就更“写实”的暴露了巫统史观在国小的渗透与传播。

我们都知道“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道理。它的前提是:胜利者长期掌握“历史诠释权”,得以利用国家机器与资源进行“历史书写”、“意识形塑”与“造神运动”,对国家的诞生、社会的发展及对所谓的“国家英雄”、“国家伟人”及“建国贡献”进行“正面论述”,以钦定“谁是国家主人”、“谁是外来者”,凭借官方历史教材形塑教育出服从官方意识型态的所谓“国民”。

华人民间,甚至马来社会对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历史,与巫统史观向来有著不同的立场。对马共、英殖民者、日本侵略者的看法也不同。官方历史教科书反映的只是一种对历史的诠释。

一部大马史,从何说起?要从马六甲王朝之前、要从其他文明开始。资讯时代阻挡了巫统史观的渗透与传播,然而,马来西亚的历史却有待更多有识之士撰写,才能拨乱反正,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