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八旬的传奇街拍摄影师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曾说,他明白现在时尚界的人都在担忧快时尚带来的威胁以致乱了分寸。但他认为,创造梦想的高级时尚界,应该要清楚自己在时尚产业中的任务,不应该随之起舞。话虽没错,但真要实践又谈何容易?

现在的时装品牌要面对的,不只是单纯的“创意与商业无法平衡”,而是各种内忧外患的夹击。

时尚品牌创意总监更动不断的火苗,似乎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萌生,至今有著加速度成长的趋势,而他们离开的原因总离不开:“想专注做自己的品牌”、“觉得被榨干”、“业绩表现不好”…这些原因导致奢侈品集团寻找接班人的取向,开始偏向找没有个人品牌,且相对名气较小、最好是有饰品设计背景的设计师担纲。因为这些人相对能投注更多心力在品牌上,为品牌创造好卖的畅销商品。

在拉夫西蒙(Raf Simons)辞去迪奥(Dior)创意总监一职后,阿伯艾巴茨(Alber Elbaz)紧接著宣告离开服务了14年的Lanvin,一波接一波设计师的变动,完全不输2013年的“设计师动荡”局面。传闻他是因为和公司理念不合遭到开除,也有人说是为了接手迪奥做准备。在他宣布离职的前几天还拿下Fashion Group International的Night of Star奖项。发表得奖感言时还说了不少他观察到时尚圈的现况。
在拉夫西蒙(Raf Simons)辞去迪奥(Dior)创意总监一职后,阿伯艾巴茨(Alber Elbaz)紧接著宣告离开服务了14年的Lanvin,一波接一波设计师的变动,完全不输2013年的“设计师动荡”局面。传闻他是因为和公司理念不合遭到开除,也有人说是为了接手迪奥做准备。在他宣布离职的前几天还拿下Fashion Group International的Night of Star奖项。发表得奖感言时还说了不少他观察到时尚圈的现况。

个人价值被低估

历史悠久的品牌面临企业接班人问题的状况不难理解,部分已有数十年历史的品牌,由于创始人大多没有子嗣或家族传承,且都将所有权或股权抛售给财团,因此无法透过“内生式”的方法找寻接班人,只能透过“引进式”的方法找来接班人。但这些品牌现在大多都由财团主导,能否维持品牌原来的调性已经不再是重点,因此即使纪梵希(Givenchy)、圣罗兰(Saint Laurent Paris)等品牌风格与先前迥异也无妨,只要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就是成功,而这些大品牌也被时尚才俊视为事业的绝佳跳板。毕竟,最终这些设计师都还是希望自己的个人品牌能成为下一个传奇,谁想一辈子为他人作嫁呢?只是,作为一个家喻户晓、人们甚至不惜抢破头以谋得一职的服装公司,员工的个人价值就会远远地被低估,因为不成功的企业股份永远可以脱手,而没有人是无可取代的。

问题来了,顶尖的时尚应该要以人为优先、并且能反映社会的动向。香奈儿(Chanel)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知道女性不想被笨重的服装束缚,当时的女性想要透过服装的解放获得心灵的解放;圣罗兰之所以能成为传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希望获得平等的权利,让女性得以透过服装摆脱父权的压制,和男性平起平坐;庞克、嬉皮等服装风格的诞生也都各有理由,但这10年来的服装除了“中性”和“normcore”以外,还反映了哪些重要的讯息?有的话,或许就是“欲望可以即刻被满足”。

在拉夫西蒙(Raf Simons)辞去迪奥(Dior)创意总监一职后,阿伯艾巴茨(Alber Elbaz)紧接著宣告离开服务了14年的Lanvin,一波接一波设计师的变动,完全不输2013年的“设计师动荡”局面。
在拉夫西蒙(Raf Simons)辞去迪奥(Dior)创意总监一职后,阿伯艾巴茨(Alber Elbaz)紧接著宣告离开服务了14年的Lanvin,一波接一波设计师的变动,完全不输2013年的“设计师动荡”局面。

时间变得奢侈,如何拥抱创意?

时尚界失序的肇因,许多人都归咎于快时尚的兴起,认为因为这些品牌的诞生,和社群平台的兴盛,时尚界再也没有潮流,因为在一个趋势成为趋势之前,下一波流行又开始了。

快时尚透过“SPA经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可以快速满足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服装帝国,不必漫长等待,就能让全球门市的人潮永远络绎不绝。根据齐藤孝浩的著作《Uniqlo和Zara的热销学》指出,Zara的成功不只在于创造了高效的生产和供应链,更重要的是“团队不需要魅力型领袖、不需要大牌主角,在团队中人人平等。因为对品牌而言,主角是消费者”,而这也是Zara创办人Amancio Ortega鲜少公开露面的原因。

有不少设计师认为既然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速度,那么所有人就应该要想办法跟上。时尚过热的讨论,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论调,然而奢侈品界是否适合将现有体制改造成快时尚的体制,全然不需要魅力型领袖(创意总监)呢?答案为否,因为快时尚之所以能照这样的方式运作,在于他们并非最上游的流行原创者,而是下游的流行参考者,人们并不会用高标准审视这些设计;然而精品时尚界之所以能在金字塔顶端,就在于它们拥有世界上罕有的核心创意价值。这些稀少的创意,就在那些屈指可数的创意总监身上,就像苹果的贾伯斯一样,人们还是渴望有精神领袖引领群众改变这个世界,可是这些创意总监现在却被数不清的工作行程累得晕头转向,没有心力静下心创作。

在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之所以离开巴黎世家(Balenciaga)主要是希望更专注发展个人品牌。
在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之所以离开巴黎世家(Balenciaga)主要是希望更专注发展个人品牌。

当然每一个离职事件,都应该有各自的理由,只是这样的状况一旦变得频繁,而且是不分有否大集团掌控的品牌都如此时,想必就不是个案的问题,而是整个环境的问题。

现在的奢侈品品牌创意总监难为,人们对他们的设计有极高的期待,却对一件事物的生成有著极少的耐心,希望他们越快推出新作越好,每一季的销售表现跟创意都要比上一季更加进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不仅要在如何平衡创意性与商业性这个老问题上头痛,还必须亲自下海调整品牌形象、人力组织甚至是宣传策略,同时还要想办法吸引新世代的消费族群,免得产生客群断层,造成难以想像的损失。于是有些人,在忙碌的行程中,还要经营社群平台。

如同一个婴儿要长成一个身心灵都健全的人,或是将众多食材烹饪成一道美味的料理,都需要时间酝酿,但时间已经凌驾过往时尚界所贩售的“精神价值”,变成业界最为奢侈的东西。

什么是SPA经营模式?

自有品牌服饰专业零售商(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是零售业根据店面资讯,一面预测消费者的需求与变化,一面自行企划商品,并将众多参与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从原料到产品到送抵消费者手中的所有流程)全数统整,是一套控管商品供给面与销售面的商业模式。(摘录自根据齐藤孝浩的著作《Uniqlo和Zara的热销学》)

2012年至今时尚界知名人事异动:

2012年11月——Nicolas Ghesquiere离开Balenciaga

2013年10月——Jil Sander三度离开个人同名品牌

2013年10月——Marc Jacobs离开Louis Vuitton

2013年11月——Ann Demeumeester离开个人同名品牌

2014年2月——Viktor&Rolf宣布结束成衣系列

2014年7月——Christophe Lemaire宣布离开Hermes

2014年9月——Jean Paul Gaultier宣布结束成衣系列

2015年1月——Frida Giannini遭Gucci开除

2015年5月——Band of Outsiders大量裁员

2015年5月——Kris Van Assche结束个人男装品牌

2015年7月——Alexander Wang离开Balenciaga

2015年10月——Raf Simons离开Dior

2015年10月——Alber Elbaz离开Lan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