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成了本地医疗观光的热门地点,如当地一家著名的私家医院,内里就设有独立的“国际病人中心”,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处理查询和预约服务。

根据网站“无国界病患”的计算,目前全球有约人1400万人选择到海外接受医疗服务。服务类型林林总总,从身体检查、牙科治疗、癌症疗养、甚至具争议性的安乐死、代理孕母等,都成为跨国医疗服务的选项之一。这些“医疗观光客”足迹遍及全球,有从美国到印度来治疗癌症的病人、印尼到马来西亚进行心脏手术的、也有到韩日进行整形手术的人。

在马来西亚,单单去年便有99.6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疗观光客,究竟这股“医疗观光热”是何时开始?又如何影响到本地的医疗生态?医疗观光到底是会生金蛋的产业新宠,还是会带来无可避免的隐忧?

 

向钱看招外客 医疗服务大隐忧

来自美国的艾伦,来到槟城的私人医院进行髋关节更换手术。在美国她没有医疗保险,要留在国内动手术,足以花光她的所有储蓄,因此到外国动手术成为了她唯一的选择。

这是她第一次来槟城,医院准备了一家套房给她和同行友人居住。手术和复健进行顺利,她们在医院待了一星期后,便转到医院旁的五星级酒店居住,也顺道游览了升旗山、夜市和海边。她回美国后,便收到了详细的医疗报告,对于这次的槟城医疗观光之旅,她非常满意,最重要的是,整个行程她总共只花了1万美元(约马币4万4000令吉),比留在美国动手术足足省了3万美元(约马币14万令吉)。

去年盈收达11亿

即使是人生地不熟,许多病人都会和艾伦一样,选择到外国求医,背后原因不外是所属国家的医疗系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例如公营服务不足、服务质素恶劣、价钱昂贵等,这些都是诱使他们出国求医的主要推力。

根据网站“无国界病患”的计算,目前全球有约人1400万人选择到海外接受医疗服务。服务类型林林总总,从身体检查、牙科治疗、癌症疗养、甚至具争议性的安乐死、代理孕母等,都成为跨国医疗服务的选项之一。这些“医疗观光客”足迹遍及全球,有从美国到印度来治疗癌症的病人、印尼到马来西亚进行心脏手术的、也有到韩日进行整形手术的人。

然而,大概没有什么能比马来西亚的口号“阳光、沙滩、手术”(Sun,Sand,Surgrey),更能言简意核地点出医疗观光的卖点。本地的医疗服务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主要是费用相宜、质素不俗、多元的语言优势等,而为外界所熟知的阳光海滩、文化美食也为此地加分不少。

根据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MTHC)公布,过去一年本地医疗观光达到11.2亿令吉的盈收,医疗观光客达99.6万人,当中有超过60%游客来自印尼,其次包括中国、越南、缅甸、印度及中东地区;槟城与吉隆坡是国内两大最主要的医疗观光目的地。

究竟这股“医疗观光热”是何时开始?又如何影响到本地的医疗生态?医疗观光到底是会生金蛋的产业新宠,还是会带来无可避免的隐忧?

 

“如果没有了医疗观光,槟城私人医院将少了大约1/4的收入。”-- 槟城研究院经济组高级分析员林志翰
“如果没有了医疗观光,槟城私人医院将少了大约1/4的收入。”-- 槟城研究院经济组高级分析员林志翰

人才外流 公私医院资源失衡

我走进槟城一家著名的私家医院,内里设有独立的“国际病人中心”,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处理查询和预约服务。我询问一些服务的收费和细节,职员都细心解答,并直接给予专科医生的联系,资料齐全。

“放心!我们这里外国人和本地人的收费都是一样的。如果你需要安排酒店,通过我们订房还会有特别的优惠。”临别前,她还给了我附近一带各级酒店的价目资料。

要是查询医疗旅游理事会,他们还有更全面的配套,像心脏检查5天4夜行程,包括全程五星级酒店、英语导游、城市游览、医院检查和医生解说报告的服务,游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甚至WhatsApp预约,付上大概1500美元(约6600令吉)便能参加。

“如果没有了医疗观光,槟城私人医院将少了大约1/4的收入。在2014年,单单是槟城医疗观光游客付给的费用,甚至可以支付所有私人医疗人员的薪水。”

槟城研究院经济组高级分析员林志翰以数字具体地说出,医疗观光如何塑造本地医疗服务的生态。

他之前曾访问槟城的鹰阁医院行政总裁骆毅河,骆先生指出:“如果所有的印尼病人不再来槟城,损失的盈利额相当于两家私人医院的全年运作开支。这变相等于两家医院会倒闭。”

40%病人是外国人

同样参与医疗观光的槟安医院,也接待大量的外地病人。2014年他们接收了8万4000名医疗观光客,带来1亿1000万收入,服务使用者中有40%是外国人。

林志翰认为,大量来自外国人的医疗需求,对本地的医疗服务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资深医生流向私立医院。他最近正进行一项公私营医院的对比研究,从初步结果发现,公立医院大部分医生的年资维持在0到5年,专科医生比例远远低于私营医院。由于缺乏资深的专科医生,公立医院不但难以应付大量的专科医疗需求,而且还有大量实习医生因缺乏督导而在轮候著实习机会。

有不少文献指出,发展医疗观光或有助于医护人员留在国内,避免人才外流。只是,根据林志翰的观察,人才外流的情况出现在从公立转移到私立医院去。

“除了一部分护士与医生会被挖角到新加坡等地发展外,仍有不少医护人员留在国内,但许多年资长有经验的医生,都从公立转向私人医院。当中的主因不只是公立医院的工资问题,而是整个工作环境,包括工时长、工作量越来越多、院方的财务和人力资源越来越捉襟见肘、事业发展和升迁机会遇到瓶颈,这都使得公营医院难以留住医护人才。”

 

自从医疗观光急速地发展,私营医疗服务的质素也在庞大的需求下有所后退,以往“有钱就能享受好服务”的经验可能也要被打破了。
自从医疗观光急速地发展,私营医疗服务的质素也在庞大的需求下有所后退,以往“有钱就能享受好服务”的经验可能也要被打破了。

 

私立医院收费高 服务未必最好

除了外国使用者以外,对本地市民来说,要是经济条件允许,他们也会倾向使用私人医院服务,以获得更舒适的医疗服务。可是,“有钱就能享受好服务”的概念可能也要被打破了。

自从医疗观光急速地发展,私营医疗服务的质素也在庞大的需求下而节节后退。从事保险业超过三十年的李先生,平日处理许多客户的医疗保险个案,他对于各家医院的服务情况与收费了如指掌。

他上月有一客户,因交通意外而撞伤肋骨,他先把客户送到诗不朗再也公立医院,在急诊部门等了三个多小时,才进行X光检查,医生诊断为肋骨出现骨折,无须动手术,建议伤者回家休息。但李先生见他客户异常疼痛,于是转移送他到峇眼专科医院求诊,以确保客户并无大碍,但峇眼专科指当时没有专科医生,无法接收伤者。

收费没标准

于是,李先生再送他到槟岛的南华医院,可是南华医院同样表示没有专科医生可以治疗他,李先生再转送客户到槟安医院治疗,经槟安医院的医生诊断,伤者的肺部有漏风的情况,估计是肋骨骨折擦伤肺部,建议病人动手术,否则病人会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剧痛。伤者留医一晚,隔天进行手术。他从意外出事到顺利完成手术,总共去了四家医院,一家公立三家私立,等待超过30小时,花费合共5万多令吉。

这不是唯一的例子,私家医院的轮候时间越来越长,像癌症病人的日常治疗,从登记到见医生,动辄等候3、4个小时,这对病人与照顾者来说,都是吃力的过程。除了轮候时间,李先生发现,私家医院的收费在过去几年大幅提高:“我觉得医疗费用的加幅在这几年是很明显的,医院引进了更先进昂贵的仪器,同样的检查,收费比以前要来得更高。有时候,手术的开支甚至超过了承保的上限。”

他举例,同样的割盲肠手术,以前在一般情况下,私家医院收费约6000令吉,但最近他收到的索赔个案有超过1万以上,这已经超过保费上限的9000令吉。即使有购买保险,病人也需要自掏钱包来偿还治疗费用。

“当然,同样的手术在不同病人身上,也会因复杂性不一样,有不同的收费,但现在的收费是明显高了,收费标准都由医院来判断,病人难以评估收费是否合理。”

 

发展医疗观光的其中一个影响,就是人才外流的情况出现在从公立转移到私立医院;专科医生的流失,使公立医院难以应付庞大的病人需求。
发展医疗观光的其中一个影响,就是人才外流的情况出现在从公立转移到私立医院;专科医生的流失,使公立医院难以应付庞大的病人需求。

外国求医者商机庞大

马来西亚具有优良的公营医疗服务传统,在英殖民时代建立了高补贴式的医疗制度,政府为主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是人人皆可获得的权利,制度沿用至今,但背后精神渐渐改变。

自从前首相马哈迪著力推行医疗私营化,增加私营医院、把部分医疗服务转为私人承包,后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国内消费力疲弱,于是转移发展海外医疗市场,吸引外地游客来马来西亚接受治疗和保健服务。及至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美国政府收紧来自中东国家入境限制,中东地区的海外就医需求,便转移至以穆斯林为主的马来西亚。这些国际环境变化都为本地医疗观光提供发展土壤。

政府视医疗观光为十二个国家重点经济领域之一,并期望在2020年能达到200万的外国求医者、创造200亿令吉和增加5300名医护人员的发展目标。

医疗旅游理事会的行政总裁莎莲阿兹里,原为企业高层,善于市场开拓,她自2009年加入理事会后,便积极推动医疗观光产业的发展。宣传服务、与他国政府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为私人医院争取优惠的税率,都是她的工作范围。

打造跨界别商机

她相信医疗观光充满潜力:“我们计算过,游客每花一元在医疗服务上,便同时花2.5元在其他地方上,像酒店、购物等,他们也多会带上家人一起来,像中东地区的游客,他们平均1人会带上4位家人。”近日,在印尼的雅加达,她便与当地多个产业签署策略合作协议,串连医疗界、保险业、酒店、旅游仲介,形成一道跨界别的商机。

它一方面为私人医院与政府带来庞大收益,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专科医生与发展资源流向私人界。林志翰的研究也发现到:“以槟城为例,私人医院的住院人次比起公立医院的人要多,这样的现象并不常见。”由于资源投放不足,以及专科医生流失,公立医院难以应付庞大的病人需求。

 

公私营失调 病人或没得选择

一般理解,医院就是一个治病的地方。但,时至今天,大规模的私人医院已发展成跨国的上市公司,每年营收惊人。支持发展私营医疗和医疗观光的推手认为,只要私人市场能蓬勃发展,巨大的盈利将能惠及公营部门,能令政府有更多资源投放到公立医院去。

不过,要达到以上的美好愿景,前提是要有“合理的税务政策”,才能达到从私到公的再分配功能。在马来西亚的情况是,一方面医疗观光带来可观的营收,但是政府在医疗服务的投放却逐年减少。

对比2017年与2016年的国家财政预算,便能发现在医疗服务项目,包括药剂、医疗设备等,预算比往年扣减了12.9%,公共医疗服务则减少16%,在疾病管理的项目上,更扣减达22.6%。但,政府却同时增加20亿令吉在“私营化医院支援服务”,而没有进一步解释具体内容。

从资源投放上,政府在削弱公营服务的同时,以税收投资在私营服务,这将会无可避免地破坏公营服务的质素,加剧公私营失调的局面。

基本服务要达标

因此,如果我们把医疗观光放置在整个医疗系统中理解,就会看到当前的医疗观光的目的与功能,不外是从外国游客中赚取外汇;却无视原本已伤痕累累的医疗系统。

记得研究员林志翰说了一个关于公私营服务的比喻:“就像搭飞机,航空公司提供商务客位,收较贵的票价,给更好的服务,这不是问题。但是也不能压榨经济客位的服务,基本的服务和安全还是要达标。”但是,现实是,当你生病时,你才发现商务客位的数量越来越多,想乘搭经济客位也不一定轮得到,病人根本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