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治安不靖已是不争的事实,往往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会觉得,越繁荣的城市治安问题越严重,若以中南北马而言,南马让人感觉治安很差、中马发生许多枪击案、北马则出现许多自杀案例。
然而,仔细的剖析及分类,我国3地的罪案率有所不同,中马主要以政治犯罪、商业犯罪(寻仇、谋杀、掳人、绑架)为导向;南马则以教育暴力及治安欠佳而衍生犯罪问题;北马尽管出现许多自杀个案,不过很多家庭纠纷却源自于此。
北马家庭纠纷案例,近3年顺手拈来的有双溪大年母亲携两名儿子割喉案、北海怀孕母亲携儿子跳海自尽案、大山脚两夫妻、两女集体自杀案、槟岛一吸毒者杀死一家4口案、殴妻、家暴等家庭悲剧层出不穷。
马来西亚AKASHA学习型社群创办人兼生命关怀工作者林润崧说,他自2005年至今一直都有做著社会新闻的剪报,除了方便找资料外,也可从中比对及分析问题。
他发现,中马人对社会问题持较开放的心态,彼此可以讨论,反之北马社会则是较传统及保守,许多家庭都抱著家丑不外扬观念,以致许多问题无法及早发现,再加上资源匮乏,让有需要者无法急时求助,进而酿及家庭悲剧。
根据观察,他发现北马有个现象,槟城及吉打社会生态出现周休对立、政治对立情况,以致社会也出现对立,人民无论怎样选择都存在冲突,环境社会对立都是极端,家庭又如何不会对立呢?毕竟社会是由许多家庭构造而成。
“北马许多外围小镇都有赌博、毒品、家暴、外遇、大耳窿、金钱游戏等问题,有些村庄更是集体沦陷,这些形成一个特色,在代代相传下,即使辍学不务正业,当地人也不会觉得有问题,因为这已蔚为一种风气。”
更甚的是,北马传统民间信仰的风气非常浓烈,单是中元节、九皇爷诞场面盛大。但这只是特定拜神的日子,其他日子还有一种更为激烈的社会现象,即话人长短、搬弄是非。
“由于闲来无事说人是非,许多人在事实还未成为是非之前,已尽量在制造是非,导致许多家庭在出现状况,为恐遭人说闲话只好一味遮掩。如此压抑的情绪衍生更多精神疾病,家庭情绪被瓦解,进而引发自杀、他杀等社会问题。”
上课寻求精神寄托
他举例,当大家都在谈论个人情绪智商(EQ)时,社会及家庭皆有其情商(Social EQ、Family EQ),香港社会当年发生港星张国荣自寻短见后,当地出现许多人仿效自杀,这是社会情商崩溃的现象。
他说,北马人由于资源选择有限,导致生活苦闷而寻求改变,再加上部分人因知识水平不高,对孩子延伸了自身的时代危机,新一代人开始产生更多求知欲。
“有人因为知识匮乏而积极上课,不过这只占约20%比例,更多人并不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相反的,有人积极求上进是希望可以找到解决方案,但也有人是通过上课寻求精神寄托。”
他强调,这是他个人的研究心得,并非指标,也不存在针对任何人或社会的评断及对与错,毕竟这只是一个现象。他反而期待本地大专学院社会系能够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家庭问题。
北马资源匮乏 失衡家庭衍生问题
林润崧说,北马出现失衡的家庭状况,源自于资源的匮乏,包括缺乏有意识的自救能力及社会组织辅助能力。
他说,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问题,取决于严重与否,但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身教潜移默化影响著孩子及下一代。
他分析,北马华社自祖先南来的家庭已具有四代人规模,直到近代人才真正建立“读书很重要”的观念,但要求北马华人家庭相信读书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可改变命运的普世观念,估计还需要历经两代人,约数十年才能够成事。
“以前人见面都会问吃饱了吗?这个是战乱时的口头禅,现在中南马已经没有此现象,但北马还存在这口头禅。另外,现在这个Y时代见面第一句就是,WIFI密码几号?”
他说,中马有许多的非营利组织做著支援社会议题的工作,南马人有问题都会越堤到新加坡求助,反观北马社会辅助资源都是集中在槟岛,威省及吉打几乎都没有任何辅助支援单位。
勇于面对家庭黑暗面
他强调,组成社会的单位是家庭,形成家庭的单位是个人。身心不健全的个人,组织了功能不健全的家庭,如此推理,一个社会若由许多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所组成,家庭中欠缺健全的功能则将会滋生社会问题。
“生命成长学是一面照妖镜,让学习者勇于面对挫败及家庭黑暗面。这也是为什么早在2013年,我透过华人行动在北马开始推动学习型社群,希望透过自强学习生命成长课程,推动‘家庭再学习’运动,并陆续于2014开办学习课程。”
建立4大能力 应对生命问题
林润松说,其团队鼓励生命学习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四大应对生命问题的能力,进而推动学习型社群概念,让社会人士有个 “发现”生命问题的能力、进而“面对”、“处理”后,拥有与生命问题“和解”的能力。
他重申,家庭会伤人,刚开始学习时需要从基础认知学习,即从“家庭”角度出发,让自己的生命透过学习而变得更完整。
“我们需要探讨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进而针对曾被家庭伤害的心理进行疗愈,再重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透过和内在小孩沟通、寻找真我,达致与过去的事件和解,好让伤害不再影响现在的生活。”
他说,学习型社群鼓励人人都能加入一个健康的社群,并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增进觉察力与敏感度,应对问题时较具效能的处理问题,让自己拥有发现及处理生活种种难题的能量,藉著彼此扶持成长,达到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目的,建立个人与生命之间更健康的关系。
询及如何自我检视病态家庭的症状,他说,根据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的论述,病态家庭有共同之处,即控制、完美主义、指责、否定自由、不准表达、虚构事务掩饰真相、保持问题的存在、不信任别人。
“我们可以采用四大普世道德标准来检视自己,看看自己在生活上是不是有许多态度或行为是绝对诚实、绝对纯洁、绝对无私、绝对仁爱,以此检视自己是否已经距离身心的健康太遥远,若是就需要救助,并坚定自己的觉醒。”
祖辈有个案 后代自杀率也高
许多的社会问题源自家庭问题出状况,自杀趋势攀高,与家庭系统脱离不了关系。
生命关怀工作者尤薇妮说,根据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宁格的家庭系统排列一隅,历代家族祖先若出现自杀个案,那么后代以此方式解决问题的机率相对提高,这是所谓的家族认同。
她说,在自杀案件发生后,许多人会将矛头指向事件,即课业压力、霸凌、精神压力、失恋、挫败、误交损友而染上毒瘾、精神疾病等问题,然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自杀者无法承受压力?为什么他们会误交损友?为什么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只选择以自杀了结?
“诸如误交损友,一般上是为了得到同侪认同,那么孩子在家里无法获得认同而需要在外寻求认同?在面对问题时为什么孩子找不到倾诉对象?是感觉不到爱?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其他方式?为何无法求助?”
她说,如果家庭功能是健全的,孩子可回家诉苦、可以回家寻找安慰,甚至在面对问题时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那么自杀不会只是一个选择,因为在自杀者的认知下,自杀是在没有其他选择下唯一出路。
不懂如何求助
“在自杀案件发生时,社会对于求助的讯息一无所知,许多人在面对问题也不懂去哪里求助,甚至当事者在倾诉时,还会被周遭的人羞辱、打击信心,甚至不允许哭诉、劝解放下不执著等。当事者没有获得关心及被看见,这都是人际界限出问题,而且生活态度出现极端使然。”
家庭中有许多毒性教条,诸如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孩子必须唯命是从等,而她认为,社会更需要打破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面对问题应该承认并求助,因为真实的不完美要比虚假的美丽要来的好。
“无论是师长或者媒体,每句话每个句子都有重量,不要忽视一句话的力量,它可以轻易的摧毁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所以希望媒体报导类似事件负起社会责任,三思而后言。”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