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华小已落入“为了赶作业而做作业”的困境中,掌握知识及学习已成次要。

最近,教育部宣布明年起将要严厉执行2000年“小学作业簿使用指南”通令后,让华小课外作业再次引起大家注目。严格落实,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正反两方各有其说,但回到探讨的原点,到底作业多少才是合理,庞大的作业是否带来学习的效益?

华小庞大的作业簿量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反对作业簿者认为大量的作业簿不仅摧残了孩子的思维吞噬了教师的时间,大量的机械式练习让学生沦为惯性习考,老师也失去自主教学意识;而支持作业簿者则认为作业簿可培训学生的学习技巧,强加练习巩固可确保师生充分利用学习时间。

我国至今并没相关作业与学习研究,但外国数十年的研究发现,对中学以下,甚至对高中以下的学生而言,家庭作业和学业成绩之间并没有整体的正相关。

在1989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里斯库柏用一句话为这些研究作了总结:“没有证据显示,任何家庭作业会提升小学生的学业表现。”而在2000年,库柏重新回顾他的研究时,提到另一项他曾看过的大规模研究也发现,六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多寡与成绩和测验分数的相关性很微弱;三年级学生的结果则显示,这两者之间呈负相关:越多的家庭作业与越低的学业成就有关。

当然,这是外国的论证,马来西亚仍然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虽然课外作业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带来效益仍是个未知数,但庞大作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深远,关于课外作业最常听见的抱怨包括了增加父母的负担与孩子的压力、导致家庭冲突、使孩子有较少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也让老师疲于赶作业及批改。

布置多样的课外作业本是为拓展孩子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等全方面素质,本意是好的,但这个“课外作业”如今在华小仅归纳于一本本的商业作业本,而作业本的“质量”更有待探讨。

作业不仅限于做练习

根据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和全国亲师协会的十分钟原则,建议回家功课完成所需时间,一年级每晚十分钟起,每升一年级累加十分钟为原则;也就是说,一年级的孩子每晚应只花十分钟、二年级花二十分钟依此类推的时间在写功课上。

但在马来西亚尤其是华小,我们一天让孩子花在作业及练习的时间是以小时计算,这个耗时耗钱耗力的作业练习苦了学生,也让老师疲于奔命。

郭史光宏引述由美国艾尔菲‧科恩所著作的《家庭作业的迷思》,作者提及人们总是假设“写家庭作业”可以带来较高的学业成就,以及提升诸如自律和责任感等美德,然而,目前却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这个论点。

“没有研究证明做大量的作业可以帮助学习效果,但目前眼前却可以看到负面影响,教师们因为大量作业而消耗掉更创意及因材施教的教学法,而学生因必须完成作业而失去了学习其他事物的时间,包括玩乐及阅读。”

郭史光宏建议,作业的意涵扩大,比如家庭功课可以是选择一本书让大人读给你听,或者老师推荐一部电影回家与家人欣赏,或采访老一辈的人小时候的玩具,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去做可能毫无意义的练习。

“教育重点在人,因此如何因材施教去布置作业,最重要还是回到老师,但我们也必须了解,老师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支援、空间、资源、专业,以及环境来支持这样的教学法。”

当家庭作业占据了社交、户外娱乐和创意活动、睡眠的时间,它就不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需求。
当家庭作业占据了社交、户外娱乐和创意活动、睡眠的时间,它就不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需求。

依赖作业 教师没教学创意

郭史光宏指出,作业簿的多寡并无法带来真正学习的效益,现今的华小情况是以作业数量为重,作出了“量”却忽略了“质”,“而以时间成本来说,老师把太多时间花在作业教学及批改,就无法腾出时间去规划教学及对症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

以他在华小执教的多年经验,其实教育部每个科目免费提供的一本教学课本及一本活动练习本已足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教育部禁止一年级到三年级使用作业簿,并非因为没作业簿,学生仍有教育部免费提供的活动练习本作为辅助,这些活动练习本,配合课本单元,涵盖了该年段的所有学习内容。

“大量的额外作业,让老师须挪出时间去完成作业及批改,为了赶完作业,教师就会选择牺牲一些必须花更多时间讨论的课纲。”

他说,但这些额外的作业并无法真正提升教学质量,额外的作业反而让师生疲于奔命,为了赶课而赶课,作业数量增加,把时间耗尽,却没有质量。“一旦教师的教学步骤及日程安排都变成课业形式化,久而久之谨能论为机械形式发作业,毁了教师的教学创意。”

郭史光宏亦指出,额外作业的统一采购形式虽然是以公平为出发点,但实际上却不符逻辑,因为能力强的孩子及比较弱的孩子所作的作业是一样,以时间成本及学习效益来说对学生不利。

专业不被信任

比如一份40题的作业,对一个能力强的学生,如果他已经会了第一题,那接下来的39题对他学习是毫无意义,不会再增进学习效果,但对能力弱的孩子,如果他没办法理解这作业,作出来的答案全是错的,那完成40题也仅是浪费时间。

他认为,一味以大量作业作为教学的指标,某个程度上可能是不信任老师的专业,认为在失去作业的辅助下,老师难于传授知识。但华小老师是受过5年的真正培训,有著专业的知识及教授能力。

“我们也须了解,大人担心不给作业,孩子就会虚度光阴,但是否有想过,当我们越不信任孩子,孩子就会越无能,仅依赖老师发给的作业,失去自我成长的机会。”

陪孩子赶作业 消耗亲子时间

澳洲麦考瑞大学特殊教育硕士陈建晖育有2个都在华小就读的儿子,学校大量的功课让他及太太晚上都必须陪伴儿子完成大堆的作业,小儿子刚上小学时因作业过多而哭著做完,儿子的肩膀和手上总是各背著一个书包,日复一日。

陈建晖反对大量的作业,常常学校的作业做不完,许多家长在放工后还要充当“老师”,教孩子做作业。宝贵亲子的时间比如晚上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书、谈谈天,如今却在一堆作业当中被消耗掉了。

本身也是名特教老师的他认为,让学生做作业并非唯一了解孩子是否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或技巧的途径。理想的教育情况是,老师可通过发问、让学生口述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发表意见等,以评估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知识或技巧。

他表示,作业簿虽可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问题是大多数的华小已落入“为了赶作业而做作业”的困境,作业是为了“完成功课”,掌握知识及学习已成为次要。

“小学标准课程KSSR强调的是高思维技巧,但很多商业作业簿的作者错误解读高思维,为了‘强调’自己的作业符合高思维,出的题目涉及深奥的人生道理,苦了孩子也苦了在家帮孩子赶作业的父母。”

这种情况,常常让家里的氛围很紧张,作业结束后孩子能量耗尽,父母也累得无法再进行亲子时间。

华小的大量功课及作业本几十年以来饱受诟病,让孩子最珍贵的童年时光浪费在一本又一本的作业本上。
华小的大量功课及作业本几十年以来饱受诟病,让孩子最珍贵的童年时光浪费在一本又一本的作业本上。

反思求变 教育须与时并进

很多家长或教育工作者依旧认为,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是他们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们相信家庭作业帮助孩子练习及复习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帮助他们拼读、掌握、记忆及书写,到底需要多少作业及功课才能确认是足够的?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主席暨马来西亚师范学院讲师黄先炳博士指出,庞大的作业簿练习与掌握相关知识实在不能挂上等号,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育的操作方式,久了就形成一种生态。常见的生态是一种习惯,习惯不代表绝对的,对于这点,我们必须敢于反思求变。”

黄先炳表示,很多教育观念不断在演变,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重视,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如果一直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我们便只能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了。教师不可以抱著‘我的老师是这样教我,所以我也可以这样教学生’,要知道时代在进步,人心在改变,方法和培训重点也应该与时并进的。”

而练习和作业的作用是比较广的,不只是有练习就等于可以起巩固作用了。“例如,我们写错了字,如果用心,只要我订正一次,就可以永远记得了。怎么说一定要把正确的写若干遍才可以牢记?那要写多少遍才能呢,不代表写多就会做得好,因此不科学的做法是需要摒弃的。”

他提醒,教育不是工厂,不是生产标准化产品的场所,所以我们始终坚持老师一定要具备使用教材的能力,而不是根据他人的指示教学。

勿让作业绑架童年

他举例,教材提了某个事情,就算是一个故事也好,让学生回家问一问父母或家人的看法,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最好的练习,既活用语文,也强化语文的实用。

“但如果数学则需要操练,教育部所提供的课本及活动本已有足够练习,学生作答这些习题就很够了,不一定再附加。而语文课是要创造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落实在生活里,也就是说注重语文的应用,让语言生活化。”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表示,当家庭作业占据了社交、户外娱乐和创意活动、睡眠的时间,它就不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需求。华小的大量功课及作业本几十年以来饱受诟病,六年的华小教育总是被庞大的作业簿绑架,让孩子最珍贵的童年时光浪费在一本又一本的作业本。

诚如台湾著名亲子作家陈安仪所言,“小孩在学校一天7小时,为什么回到家还不能自由自在的休息、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还要大量的作业来控制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失去了自由探索、户外运动、音乐艺术及与家人交流的时间。试想,如果大人每天下班回家后,还要继续加班两小时,有谁受得了?”

是的,有谁受得了?只有让教育回归到重质不重量的本质,摒弃没有质量的作业,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发挥21世纪教学的倡导和改革。

摒弃家庭作业 培养自主学习

陈建晖指出,全世界公认的芬兰教育也是没有家庭作业的形式,背后的意义其实是,让学生在下课后回归家庭,在家里做应该做的事,例如帮忙做家务或做一做与自己的兴趣有关的事,这些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比起“在家完成作业簿”更为重要。

谈起课外作业的必要性,他认为,对于资优生来说,商业作业的确可以教会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但是,商业作业簿缺乏针对性,对后段班的学生来说,其实是摧毁多过培养他们的自觉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心。对著自己永远都看不懂的作业,等著别人提供答案,这些学生,该如何从练习作业当中培养能力?”

他说,身为家长,我们应该从“没有作业簿,学生就学不会”的桎梏中跳脱出来,当个家长就好,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也相信学术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起让孩子在打瞌睡或者泪眼婆娑中完成作业更为重要。知识和技巧是会过时的,但是自主的学习能力,却能够让孩子终生受用,鞭策自己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