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知识及资讯科技快速变迁,休闲时间和人类寿命也跟著增加和延长,人们对生活素质及教育有渐高的期待,惟终身学习始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与革新政策的基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完整地阐述终身教育的概念,成为了国际教育思潮。该组织1972年提出“学习社会”及“终身教育”;1976年发表《成人教育发展建议》;1996年以《学习:内在的宝藏》为主题,提出学习社会四大支柱: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追求知识,学会做事以及学会发展。

另外推动终身学习甚为有力的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其倡导回流教育与学习机会平等,从提升经济竞争力和促进社会和解角度,阐释终身教育的重要意义。

1996年OECD发表《全民终身学习》报告书,指出终身学习的目标在于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聚合与经济成长。欧盟也在2000年提出《终生学习备忘录》,勾勒实现学习社会的架构。纵观各国发展情况,“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在全球社会被视为是促进人全面发展一个必要且可实现的愿景。

推动终身学习

我国教育部今年发布的《高等教育大蓝图(2015-2025)》共分为十大发展重点,其中第三项是打造终身学习国度,建议建立终身学习的学术资格制度,包括“学分银行”及承认学生的工作经验,帮助其能顺利从职场回到校园继续升学;为弱势群体提供财务援助、提供税务减免计划予企业,以及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全民提供财务援助。

四年前,高教部曾发布另一份近百页有关终身教育的蓝图:《涵化马来西亚的终身学习》(Blueprinton Enculturationof Life long Learning for Malaysia,2011-2020),并特在2011年国际终身教育大会上推介之。前副首相慕尤丁指出,政府希望,把15岁以上参加终身学习教育的人口,从现有的10%增至2020年的50%,以达致先进国目标,而顶尖人才将是决定成功的关键。他也注意到日本、新加坡和韩国采纳集中优势的措施,为国家留住人才。

从两份教育蓝图,足见政府重视推动终身学习,或也为2020年先进国宏愿日益迫近深感焦虑不安吧?终身学习是国家议程,也是继基本教育和高等教育之后的第三根发展人力资本的支柱。政府在历次经济蓝图及计划中,都把人力资本发展列为首位,拨出不菲巨款进行青年技术培训。

然而,2008年及2009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从专业管理到技工,各层次技术人员的比例及生产力,不仅远远落后于OECD的平均标准,与周遭国家如新加坡、港台及韩国相比,输的何止是一个马鼻。朝令夕改,缺全面规划,高成本低效率,贪污滥权,每况愈下的教育素质,以及过于依赖低技能廉价外劳等诸如此类的治理模式,使马来西亚无法迈入先进国行列。

韩国新教育可借鉴

韩国是我国可借鉴的他山之石,该国从低廉劳工国家快速进入发达国家,靠的是教育及人才,凭著强烈进取心,加上提供人民均等教育与学习机会而实现。韩国总统教育改革委员会(Presidenti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Reform)(PCER) 1994年成立,主要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和起草教育方案,提出“新教育构想的十大课题”,其中第一条就是“建设一个人人终身都可以进行学习的社会。保证国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工作单位和学校间自由地进出,放宽对入学和休学的限制,允许在校内改变所学专业。”

该委员会在1995年提交新教育体制改革方案,让“新教育构想”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首先是转变教学管理体制,即实行“学分银行体系”,鼓励更多正规高等教育体制外的学习者取得大学文凭。“学分银行”及“弹性学制”的建立,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藩篱,使到韩国终身教育突飞猛进,真正落实全民有学习的机会与权利,造就韩国今天的繁荣与先进。

相距20年,我国的“学分银行体系”仍在计划中,落差未免太远。政府的计划通常以每五年及十年为期限,2015年是关键年,距2020年仅五年,即使无法达致先进国宏愿,也要评估离这梦有多远。

第十大马计划(2011-2015)明确说明要通过高科技人员发展使国家在知识经济中成为高收入成员国,马来西亚终身学习大蓝图(2011-2020)也走一半路程了,那今年推出高教大蓝图时有否对这两份要发展人力资源的计划阶段性的检讨及提出补救策略,还是重复的计划著,一直拖延先进国目标?

若有诚意及魄力,政府首先应开放全部的技术培训中心及技职学院,著眼技术掌握而不执著于媒介语,协助提升中小企业的技能,与大企业及大专合作,赞助推动教育的非政府组织,成立有各领域及各民族代表的协调委员会等等,或可立竿见影。

打造“终身学习国度”,只能是让全民有均等受教育机会,有明确可行及惠民的政策,有完善的资源整合与运用,有良好治理及评估监督制度,才能实现,否则洋洋洒洒的计划书徒然是纸上谈兵。

(本文为2015年华教节特辑文章系列,今年题目是“中学教育怎样培养现代公民”、“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改革前路”,由林连玉基金组稿。)

姚丽芳

林连玉基金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