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改朝换代的喜悦过了百日,对希盟政府执政的不满与怀疑开始令一些热血参与“变天”的群众忧心忡忡,特别是眼见掌握权力的小党土著团结党,主导了许多的议题及决定,似乎希盟其他成员党很难有“异议”。

成立于2016年的土团党,在前首相马哈迪的领军下,本来就是为了要在第14届大选抗衡巫统而诞生,招收的会员清一色是马来民族,是明显的单一种族政党。当时的策略,当然不得不标榜其更能代表马来民族,维护马来民族的利益,否则它很难在政治上引导马来民族改变对巫统“刻板”的忠诚。

如果土团党又是标榜不分种族的多元色彩,就会和公正党“重叠”。多元种族的政党或许是马来西亚建国的理想,但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多元种族的政党与单元政党竞争时,谁更能笼络马来民意与民心?拜国阵多年渲染种族情绪、大搞种族区分所赐,其实马来人更倾向马来单一政党。

巫统高层相继跳槽

国阵在509前选区的划分,明显就是要让各种族的选区人口结构是分离的,各自集中一处,由马来人选马来人,华人选华人。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国阵错估形势,算计最终没有达成,因为它没有意料到马来人也掀起反风,以致国阵精心设计的选区划分不但没有给自己加分,反而先伤了自己。华人选票全面集中投反对党的高达95%,印裔有75%,但马来选民则是一分为三,希盟只需掌握30%,连同华印裔的大票仓当然就胜券在握。

包括土团党、行动党、公正党、诚信党的希盟成员党选前能捐弃前嫌,合作无间,才成功使国阵继续执政的愿望梦碎,这是新政府成功的关键要素。

希盟政府是否会变成巫统2.0?那些希盟的拥护者,现在看到土团党准备开放门户接受巫统国会议员跳槽者入党,猜想土团党是否会是巫统借尸还魂的先兆。特别是有40年巫统党龄的前国际贸工部长慕斯达法的加入土团党,加上土团党最高理事卡迪嘉欣更透露预料会有40名巫统国会议员跳槽至土团党,使形势看来十分“诡异”与“险峻”。

前副首相阿末扎希更公开表示曾与马哈迪会面,其中的议程就是马哈迪献议阿末扎希解散巫统加入土团党。在希盟的组织结构上,以国席人数来计,土团党肯定是个小党,509大选至今的国会议席有14个席,与公正党的50席,行动党的42席,按理各党难平起平坐。土团党唯一能互别苗头的只有13个国席的诚信党。

全盘接收?

到底希盟更需要马哈迪,还是马哈迪更需要希盟?那些曾经依附巫统吃香喝辣的国会议员,根本没有想到巫统也会沦落到今天。当巫统腐败已尽人皆知,这些当时只求上位的国阵领袖何曾想过“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何曾想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他们而言,政治或许就是“权”与 “钱”的游戏。

当国阵垮台后,其国会议员同时失去了资源,不可能继续呼风唤雨。或许在国阵里,会有一些“好”官员,不齿官员搜刮民膏民脂,但在整个堕落政治的体系下,谁又会独排众议,如同马华也沦为“腐败”的帮凶。

问题是一些被认为有作为的巫统领袖,是否应鼓励“过档”土团党,以壮大土团党。还是不论是“人才”还是“人渣”,都照单全收?土团党收纳巫统的旧臣子,事实上是不需要获得其他成员党的同意,毕竟个别的党是独立操作的。

在政治现实中,由于目前首相马哈迪的位高权重,对内阁成员的委任拥有“绝对权力”,不需要看其他成员党的“脸色”。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选前信誓旦旦如希盟执政必将委任倪可敏为内阁部长。结果林冠英“说话不算数”,倪可敏与部长一职只得擦身而过,林的难言之隐是因为过不了首相这一关。当土团党没有首相的官职,2年后如果安华顺利接位,就可以掌握一样的“绝对权力”来委任属意的人选入阁,土团党是否还可以继续保留内政部、教育部等的重要官职都是个问题。

领袖表态接纳战友

如果希盟各党都有默契,心中没有芥蒂,彼此就会相安无事,但一旦官职分配不均而起内讧,希盟的内斗就自然会暗流汹涌,甚至摆上台面。马哈迪德高望重,现在任何的不满都被“威权”按下不表,马哈迪下台后的形势却是难以预估的。

马哈迪不再是首相后,土团党是否会被边缘化,是否会失去更大的话语权,这都存在可能。土团党要彻底瓦解巫统,事实上就得要吸纳更多的巫统国会议员,使得巫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巫统始终是希盟的最大威胁。

但土团党随著国席的增加而壮大后,现在希盟里的大党公正党、行动党就会与土团党真正的达到平起平坐。马哈迪现在权力在握,面对土团党的未来,是愿意其坐以待毙还是乘势而起?

土团党主席慕尤丁表达得很清楚:“土团党保持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加入的新党员,只要符合党的斗争理念,就可以申请加入,不单是巫统领袖,那些巫统党员要申请加入,我们也非常欢迎。”土团党署理主席慕克里兹也表态:“我们渴望吸纳更多高素质的盟友。”

希盟在权力的分享达到平衡是因为马哈迪在位,符合强人的威权管理。没有马哈迪,安华接位后是否依然能“一言九鼎”,都可能是变数,土团党届时要的官职是否如愿都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各自党的利益,马哈迪与安华的心理战与权斗一旦表面化,必将对希盟造成极大的伤害。届时没有马哈迪的土团党还能走多远?

陈锦松

曾任北京英迪经贸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驻中国办事处主任、南方大学学院国际学生处总监、UCSI大学中国区总监、新纪元大学学院招生处资深主任,报社社论主笔、杂志主编,先后旅居中国北京、上海、广州、重庆10馀年,现为独大教育中心理事及大同韩新传播学院文化事业处主任。